本文目录:

中子星极为致密,若把地球压成一颗中子星,它的体积有多大?

把地球压缩成一颗中子星大小,是一颗直径22米大小的球体。可按照球体积计算大约在5000立方米左右。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体,中子星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8^14~10^15克,相当于每立方厘米重1亿吨以上 , 此密度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一百万亿倍。

中子星的密度非常巨大,地球的质量为97237×10^24。如果把地球压缩成中子态,则地球的体积为0~6×10^7立方米。如果是球形的话,半径为133~157米。中子星的密度 为每立方厘米8^14~10^15克,相当于每立方厘米重1亿吨以上。此密度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一百万亿倍。

如果地球被压缩成中子星,无论体积变得多么小,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伤害。中子星可能是宇宙中最密集的天体。当然,也有传说中的夸克可以超越它。

中子星密度奇高但是体积却很小的天体,一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质可达到10亿吨,而中子星直径却可能只有10来公里,地球物质压缩成中子简并态,质量会变化,体积小的可怜。中子简并态简单说就是电子和质子被强大的引力压缩在一起形成中子,原子核之间的广阔范围都被填满了,密度就非常大。

中子星是迄今为止,我们在太空中发现的密度最高,质量比率最大的星体。假如把地球压缩成一颗中子星的话,那么它的体积将会坍缩到只有一颗乒乓球左右。没错,由此可见,中子星的威力也是不容小觑。

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在哪些方面与太阳类似,又有哪些不同?

恒星是依靠自身核聚变可以发热发光的天体(多指恒星的主序星阶段),不过由于恒星的质量大小不一,恒星自身的演化过程也很不相同。

大质量恒星从诞生到主序星阶段的演化过程都与太阳相似,但演化后期明显不同。大质量恒星由于质量巨大,演化后期膨胀后,体积比太阳大许多,称为“红超巨星”。有些红超巨星直径可达木星公转轨道直径。而太阳质量恒星由于质量不算大,膨胀形成的是红巨星,直径和体积都比红超巨星小许多。

%以上的恒星都属于主星序,太阳也是这些主星序中的一颗。巨星和超巨星处在H—R图的右侧较高较远的位置上;白矮星的表面温度虽然高,但亮度不大,所以他们只处在该图的中下方。恒星演化是一个恒星在其生命期内(发光与发热的期间)的连续变化。生命期则依照星体大小而有所不同。

质量与太阳相约的恒星的演化:(1)主序星,(2)红巨星,(3)行星状星云(位於中央的核心是白矮星,最后会冷却成为黑矮星)大部分恒星,当核心的氢燃料耗尽之后,核心会积聚核聚变留下的氦,能量产生的速度放慢至不足抗衡引力,氦核开始收缩并释放热能,使核心继续加温。

红超巨星: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一旦聚变到碳元素时,由于自身质量不够,恒星的生命就戛然而止了。但如果是质量更大的恒星,就能继续聚变碳元素。一般一个大于太阳质量8倍的恒星,就能将核聚变一往无前,其内部可以产生数十亿度的高温,不断的进行着不可思议的核聚变。

黄矮星大小木星大多少倍?

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天文学家发现,太阳在宇宙中众多恒星中,既不是最小的,也不是最大的。观测数据表明,宇宙中最小的恒星的质量仅仅是木星质量的90倍左右,太阳质量的8%左右,这类恒星属于红矮星,不仅质量体积小,寿命也很长。

行星飞马座51b的母星飞马座51距离地球约50.9光年,同太阳类似,是主序星中的黄矮星,光谱型为G2IV。系外行星飞马座51b质量很大,至少是木星质量的一半,体积约是木星的两倍,属于类木行星,目前已被潮汐锁定,轨道周期大约为4个地球日。

除太阳系内的八大行星外,在系内还有着数不清的行星,其中不乏像木星这样的巨型行星。

比邻星也称为半人马座α星C。用欧南天文台(ESO)位在智利的超大望远镜(Very Large Telescope,VLT)在2002年以光学干涉测量得到比邻星的角直径为02 ± 0.08毫角秒。由已知它的距离,推算实际直径大约是太阳的1\7,或者木星的5倍。它的质量也大约是太阳的1\8,或者木星的150倍。

生命不会与地球共存亡,大难临头各自飞,留给人类时间还有多久?

1、研究认为,生命可能出现在地球诞生5亿年前,现代科学发掘发现了37亿年前的微生物化石,被认为是地球迄今发现最早的生命形式。而生命是从有机物演化到第一个细胞开始的,因此形成这种微生物之前,生命至少蛰伏发育了数亿年,这样的话,一般认为生命出现在距今48~40亿年前。

2、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如果一切都相安无事,其实地球最多还能再住上20亿年,20亿年后会因为太阳的辐射强度增加,以至于地球太热而无法生存。

3、根据天文学家的估计,10亿年后,太阳每秒产生的能量将会比现在升高10%。那时的太阳变得太热,导致地球海洋全部汽化,没有生命能够在那样的地球上生存。也就是说,留给人类的时间还有10亿年。不过,相信未来人类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找到解决办法。

4、专家根据这两个因素推测到未来地球还有10~16亿年的时间,到时地球将会生灵涂炭,对于这个数字很多人都表示,这个时间距离人还早着呢,依旧可以在地球上胡作非为,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人类一系列的活动,很有可能会加剧这一现象的到来,一些自然灾害也是无法避免的。

太阳到底是什么?是一颗气体星球还是象行星一样的有陆地?

1、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是一颗巨大的炙热气体星球。它的表面温度高约六千摄氏度,是太阳系中唯一能放射出光 和热的星球。象它这样本身能发光和热的星球在天文学中称之为“恒星”。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明亮的月亮和晶莹的 星星,那是因为它们表面反射太阳光的缘故。从体积上说,太阳在太阳系中体积最大。

2、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不存在什么陆地。太阳黑子是磁场聚集的地方,不是陆地。当强磁场浮现到太阳表面,该区域的背景温度缓慢地从6000摄氏度降至4000摄氏度,这时该区域以暗点形式出现在太阳表面。

3、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没有固体的星体或核心。太阳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其能量的99%是由中心的核反应区的热核反应产生的。太阳中心的密度和温度极高。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质量约占71%)与氦(质量约占27%)。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4、太阳是一颗恒星,是一颗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与地球相比,太阳非常巨大,体积相当于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