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对甲基溴苯与氯气反应

甲基溴苯与氯气反应会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甲基氯苯和氢溴酸。这是一种芳香族卤代反应,反应条件为室温下的光照或者加热。甲基溴苯中的溴原子会被氯原子取代,生成甲基氯苯。这个反应可以用于制备不同种类的卤代苯,但需要注意反应的条件和控制卤素的取代位置。

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1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1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

如何上溴或氯甲基

这样就是三取代的,甲基、Cl、Br,虽然不在甲基上取代,但要考虑甲基的相对位置的。氯在甲基邻位:溴就有4种取代方式,即余下4个H都不一样的。氯在甲基间位:溴也有4种取代方式。氯在甲基对位:两边对称,溴只有两种取代。

一氯甲基和溴,一氯甲基优先。系统命名法中,溴应该在主链位置上,甲基应该在支链位置上,命名时先支链再主链。因此,甲基在前,溴在后。有机化学品在命名时,根据其官能基团的活泼程度来确定先后序列的。

具体你翻书吧。咱们先邻位上氯,但对位怎么办呢?算了。然后我们做个自由基氯代苄。为啥?因为邻位的溴不好搞。靠三氯甲基的抑制作用可以上间位溴代。最后溴代就得到目标产物了。注意呢,三氯甲基是个强抑制基团,会大大影响反应速率(还有定位),所以不要一上去就干它。这种往往要放后面。

2-溴-6-(氯甲基)-萘的合成路线有哪些?

1、萘的氯化是一个平行一连串反应,一氯化产物有旷氯萘和伊氯萘两种异构体,而二氯化的异构体最多可达10种。 ②卤化试剂。直接用氟与芳烃作用制取氟代芳烃,因反应十分激烈,需在氩气或氮气稀释下于-78℃进行,故无实用意义。 合成其他卤代芳烃用的卤化试剂有卤素(SOCl 2 )等。

2、Bischler-Napieralski(比施勒-纳皮耶拉尔斯基)合成法——苯乙胺通过酰胺脱水脱氢生成异喹啉。 Blanc(布兰克)氯甲基化反应——芳环上引入氯甲基(合成题常用)。 Bouveault-Blanc(布沃-布朗)还原——脂肪酯用钠和醇还原成饱和醇。

3、PH3),过滤,得粗品,经重结晶,得精制品。 也可由萘经氯甲基化、氰化、水解而得。萘在高锰酸钾存在下,与乙酸酐反应而得。萘与一氯乙酸在铝粉、溴化钾等催化剂存在下,于185~210℃反应,经中和、酸化、过滤得粗品,经重结晶得精制萘乙酸。也可由萘经氯甲基化、氰化、水解制得。

4、有一题没给全,不知道要合成什么,别的基本上都做完了,不能保证全对,但保证80分是没问题的。

5、氯甲基化反应氯化苄(henzyl chloride)也称为苄氯,可通过苯与甲醛、氯化氢在无水氯化锌作用下反应制得,此反应称为氯甲基化( chloromethylation)反应。苄氯上的氯十分活泼,可以转化为各种有用的化合物。

一溴甲基和二氯甲基哪个是最优基团

1、优先基团大小比较采用次序规则 比较直接相连的原子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大是大基团,溴大于氯,所以一溴甲基大于二氯甲基。

2、命名时按照官能团顺序由小到大命名,氯甲基比溴甲基更小,因为氯甲基与溴甲基唯一的区别是卤原子不同,而由原子序数知氯比溴小,所以氯甲基与溴甲基相比是小官能团,所以这样命名。

3、有机物命名时甲基在前。系统命名法中,溴应该在主链位置上,甲基应该在支链位置上,命名时先支链再主链。因此,甲基在前,溴在后。一般有机化学品在命名时,根据其官能基团的活泼程度来确定先后序列的。比如二氯甲基丙烷,它的卤素分子链活性要强于甲基,所以在这之前书写。

4、结构较复杂的卤代烃按系统命名法命名。卤代烷,以含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将卤原子或其他支链作为取代基。 命名时,取代基按“顺序规则”较优基团在后列出。卤代烯烃命名,含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以双键的位次最小为原则进行编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