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适宜在春季和秋季种植,一般春季3月和秋季9月是最理想的种植时间。 南方和北方的西葫芦种植时间不同。南方通常在5月播种,12月开始育苗;北方则在4月种植。 大棚种植西葫芦的时间比露天种植要早,一般在2月即可开始种植。
西葫芦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露天种植,最佳播种时间大约在4月和9月,而收获期通常在秋季。 适宜的播种温度应保持在15℃以上。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南北方种植西葫芦的时间有所差异。 在北方地区,可以在5月至6月间进行露地栽种。南方地区则可在3月就开始种植。
西葫芦适宜在春季和秋季种植,一般春季在3月份,秋季在9月份播种最为合适。 西葫芦的最晚种植时间定在9月份,通常采用播种方式进行种植和繁殖。 大棚种植西葫芦通常比露天种植提前一个月,大约在2月份可以开始种植。
西葫芦的最佳种植时间通常在每年的春秋两季。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是种植西葫芦的理想时期,特别是春季。 春季种植的南西葫芦通常在1-2月进行,此时温度适宜,可以保证较高的发芽率。 北方地区的西葫芦种植时间比南方晚一个月左右,因此3月是北方种植西葫芦的合适时间。
1、目前我国种植的食用西葫芦品种繁多,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西葫芦品种: 早青一代:早熟品种,适合密植,耐低温,抗病能力强。 阿太一代:植株矮生,茎节密,抗寒性、耐弱光性强,适合低温弱光条件下种植。
2、张掖裸仁南瓜 甘肃省张掖市从国外引入的裸仁西葫芦品种。蔓生类型,生长势强,分支性中等。叶片大,掌状,深裂,叶缘波状有浅锯齿。第1雌花着生于主蔓第12~15节。果实圆球形。幼果果皮绿色,老熟后为橘黄色有深绿色纵条。种皮为半透明薄膜,不形成种壳。种子深绿色。每667米2产籽量30千克,采收瓜4000千克。
3、绿宝 绿宝是西葫芦早熟一代杂交种。株形直立,丛生,节间短,果实瓜皮深绿色,光泽度好,瓜条直,长圆筒型,外形十分漂亮。绿宝属于在所以西葫芦中,胡萝卜素及铁含量比较高的一种,营养丰富。绿宝主要适合在温室和大棚或小棚中生长,生长势比较强,抗逆性强,喜肥,病害轻。
4、【绿皮西葫芦】是江西省地方品种,植株蔓长3m,粗2㎝,叶心脏形,深绿色,叶缘有不规则锯齿。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四至六节。瓜长椭圆形,表皮光滑,绿白色,有棱6条,一般单瓜重2-3㎏。嫩瓜质脆,味淡,生长期100天左右,亩产2000㎏以上。
5、在北京德农种业,西葫芦种子供应的品种包括多个不同的品种,以满足不同种植条件和市场需求。以下是部分西葫芦种子的品种介绍: 早青一代:由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培育,耐低温、抗病能力强,适合密植,第一节位雌花着生于第五节,产量高,嫩瓜果皮浅绿色。
西葫芦早春栽培多采用阳畦、大棚套拱棚、或温室采用营养钵或50孔穴盘育苗,寒冷季节应采用电热温床进行育苗,每亩用种量300g左右,一般日历苗龄30天左右,生理苗龄3-4叶一心。育苗注意事项: ①西葫芦幼苗生长快,根系发达,断根后缓苗慢,故苗龄宜小。 ②叶片肥大,为防止拥挤土坨要大,以10-12cm见方为宜。
第二次追肥在第一批瓜采收后、第二至第三批瓜的坐果期,亩用复合肥8-10kg或尿素6-7kg,以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追肥。保花保果:一般西葫芦在早春大棚栽培时,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每天上午8-9时,采下刚刚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然后将雄蕊的花粉轻轻地涂在雌花的柱头上。
田间管理:定植缓苗后,浇一次催苗水并追肥。此后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中耕和浇水追肥。开花后,及时浇水追肥以保证营养需求。人工授粉可提高坐果率。及时采收嫩瓜,尤其是第一个瓜,以避免坠秧现象。以上是早春西葫芦的栽培技术要点,希望能对种植者提供帮助。
播种育苗技术要点 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具体确定。在华北地区中南部,通常在2月底至3月初在阳畦或温室内进行育苗。如果计划在大棚内使用地膜或小拱棚,可以提前10-15天进行播种育苗。由于西葫芦根系发达且生长强劲,木质化程度较快,再生能力较差,因此建议使用营养钵或营养方进行育苗。
早春西葫芦的定植 西葫芦的栽培密度一定要掌握好,每株的行距是50*75cm,按照行距做垄,垄高15-20cm,即可进行栽培定植。早春西葫芦的田间管理 追肥浇水 定植后的西葫芦要进行追肥,定植缓苗后一定要进行催秧肥,还要进行适当的蹲苗,为西葫芦结果奠定基础。
1、西葫芦挂不住果很可能是施加的氮肥太多,易徒长,从而会影响开花坐果,花期应多施加磷钾元素的肥料。西葫芦对温度较为敏感,花果期温度低会影响坐果。若是西葫芦所处的环境过于阴暗,缺少光照易徒长,也会影响坐果。若是花期遇到连续阴雨天,会影响坐果。
2、授粉不良 西葫芦挂不住果是授粉不良导致的,由于授粉不良或根本没有授粉,子房内不能生长植物生长素,导致胚和胚乳不能长出生长,此时养分向雌花的供应减少,进而出现西葫芦挂不住果的情况。
3、光照不足 西葫芦进入开花阶段,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昼夜温差小,就会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可用点燃沼气灯、贴挂反光膜的方法加强光照。栽植密度过大 栽植密度大,当叶面积指数达到4以上时,透光透气性降低,光合效率不高,消耗增加,会提高化瓜率。
4、授粉不良 西葫芦坐不住果,可能是授粉不良的原因。如果开花时天气不好,或者是自然授粉的情况不好,可能会导致授粉不良,坐不住果,影响后期结果数量。西葫芦如果在授粉不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授粉,蘸取雄性花蕊上的花粉,涂抹到雌花上。
西葫芦的种植行距和株距应根据品种来决定。小型品种的西葫芦每公顷需种植约27000株,而大型品种的则需约24000株。 种植时,大行距通常保持在80厘米左右,小行距则在55-60厘米左右,株距大约为46厘米。 西葫芦的亩产量通常在6000斤左右,但会因品种而异。
西葫芦的种植行距和株距要根据品种来决定,是小型品种的西葫芦需每公顷种植27000株左右,而大型品种的西葫芦需每公顷种植24000株左右,其中又分大小两种行距,大行距为80厘米左右,小行距为55-60厘米左右,株距大概是46厘米左右。
西葫芦的种植密度建议株距约为80厘米,行距约为140厘米,每亩地定植大约800至1000株,这样的密度较为合适。 种植西葫芦时,应选择早熟、高产、生长迅速的优良品种,如具备拖蔓特性的早青一代西葫芦杂交种。 当西葫芦的根瓜开始膨大时,应适当提高温度。
在坝上种植西葫芦,适宜的株距为50厘米,行距为75厘米,以确保植物间的良好通风和光照。 每亩地大约可以种植1780棵西葫芦,这个密度有助于保持植株间的竞争平衡,促进健康生长。 西葫芦分为矮生、半蔓生和长蔓生三种类型,分别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和茎蔓长度。
在大小行种植模式下,每667平方米(约1亩)可定植2000至2200株;而在等行距种植模式下,定植密度同样适用于该面积。请注意,以上数据是基于一般的农业实践,实际种植时应考虑当地的具体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西葫芦品种的特性,可能需要适当调整株距和行距以获得最佳生长效果。
早春西葫芦栽培,株距50厘米,行距75厘米。每亩地栽植1780棵。资料介绍:西葫芦有矮生(茎蔓长50厘米以下),半蔓生(80厘米左右)和蔓生(长达数米)三个类型品种。 叶片互生,大型单叶,有掌状深裂,叶面粗糙有刺毛。 叶柄长而中空。 花单性,雌雄同株,花色鲜黄或橙黄色,雌花子房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