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达到了5500 ℃。那么,地核的热量来自于哪里呢?地球内部的热量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地球形成之时残留下来的原始热,还有一种是位于地壳和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所释放出的放射性热。据估计,目前这两种热量来源产生的热量大致相当。
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有人估计,在地球的历史中,地球内部由于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热量平均每年约为5万亿亿卡。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凸显了地热能的巨大潜力。1981年8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新能源会议上,技术报告介绍了全球地热能的潜在资源。
3、地球自数十亿年前形成以来就一直在散热,但它产生的热量几乎等于损失的热量,因此地心的热量一直保持在接近6000度。地球的大部分热量都存储在地幔中,并且至少有三个来源使地球保持高温:地球自身形成时的热量、地球自转的摩擦生热,地心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等。
4、这个实在不好估算。地壳最外层10公里范围内,拥有1254亿焦热量,相当于全世界现产煤炭总发热量的2000倍。如果计算地热能的总量,则相当于煤炭总储量的7亿倍。
1、每平方米500到1200瓦。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能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2、太阳能的密度约为每平方米1000瓦,而风能的密度则约为每立方米1-2瓦。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太阳能和风能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所含能量的大小。太阳能的密度要比风能大得多。但是,太阳能和风能的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都很高,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3、按照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为353千瓦/平方米计算,假如在月球上使用目前普通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则每平方米太阳能蓄电池储存的电量,可以每小时发电7千瓦;而如果是采用1000平方米的太阳能蓄电池储存电量,则每小时可产生2700千瓦的电能。
1、题主是否想询问“大气能量密度是什么意思”?是指在一定的空间或质量物质中储存能量的大小。大气能量密度:是指在一定的空间或质量物质中储存能量的大小。
2、焦耳每立方米(千焦每立方米)是能量密度的单位,用于表示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能量。这个单位在讨论物质的热容量或者燃料的能量含量时常用。标准大气压约为101325帕斯卡,这个值等于760毫米汞柱所产生的压强。这个常数在气象学、工程学以及其他需要考虑大气压力的领域中非常重要。
3、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平气压梯度的作用下,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成风。风能资源的总储量非常巨大,一年中技术可开发的能量约3X10^13千瓦时。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储量大、分布广,但它的能量密度低(只有水能的1/800),并且不稳定。
4、空窖辐射的能量密度与温度呈反比。根据标准气体方程,等质量的气体,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和体积呈正比,即V/T=常量。那么就可以得出:等质量的气体,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和密度呈反比。PV=nRT。在标准条件下(0℃,1个标准大气压(1atm),空气密度约为29Kg/m。
5、从全球尺度来看,大气中的气流是巨大的能量传输介质,地球的自转以进一步促进了大气中半永久性的行星尺度环流的形成。地球上各处的地形地貌也会影响风的形成,如海边,由于海水热容量大,接受太阳辐射能后,表面升温慢,陆地热容量小,升温比较快。
6、我们在前面说过,宇宙暗能量是一个定量,能量密度不会随宇宙体积增加而降低,也就是说无论宇宙大小,暗能量的密度都是一个固定值。这样的行为和其它我们熟悉的能量形式,如辐射(光子)能量和一般粒子能量都不一样,这类可观测的能量密度会随宇宙膨胀而下降。
变成自由电子,同时令构成地核的少量原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的离子,在压力不是很高的状态下,失去电子的原子及克服原子核引力束缚的自由电子通常以等离子状态存在,原子核的引力作用及热运动使自由电子不能长期与失去电子的原子脱离开来。
地球就像是一个具有南极和北极的大磁铁。当地球旋转时,地核会产生很强的电流,因为电可以产生磁,所以会产生磁场。指南针就是受到了地球磁场的吸引才会一直指向南方。地球是一个大磁体, 在其周围形成磁场, 即表现出磁力作用的空间, 称作 地磁场。
地球存在磁场的原因还不为人所知,普遍认为是由地核内液态铁的流动引起的。最具代表性的假说是“发电机理论”。
解析:因为地核的核心物质是铁,但是铁是怎样充上磁性的,很多年来没有定论。关于地球磁场的来源,早期历史上曾有来自北极星的传说,但是到公元17世纪初就已经认识到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不过当时仍不清楚地球磁场是怎样产生的。
岩浆潜流为何会绕地心运行呢?这是因为岩浆潜流受到二种力的作用:一是地球自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二是因为地球自身存在磁场,地球转动时会产生旋转磁场,这种旋转磁场可作用于岩浆潜流而产生一种“电磁搅拌”力,使得岩浆潜流跟着这种“电磁搅拌力”运行(如同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原理)。
1、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等能源都来自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储存下来的太阳能。 世界上最丰富的永久能源是太阳能。地球攫取的太阳辐射能通量为7×1014kW,比核能、地热和引力能储量总和还要大5000多倍。
2、答案是肯定的。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等能源都来自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储存下来的太阳能。世界上最丰富的永久能源是太阳能。
3、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太阳是万物之母,能源之“源”,它为地球提供着巨大的能量,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地球能量来源组成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物质坍塌等等过程会损失质量释放能量,也有些过程是重力势能释放(势能就相当于存储起来的能量)。
4、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辐射。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 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绿色植物是地球上主要的太阳能捕获者。 地球的能量不仅来自太阳,还包括地球自身的能量,例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5、球的很多能量都是来自于太阳,太阳提供给植物地球上的动植物的阳光从而赋,从而动物进行呼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如果没有太阳提供的能量,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生物,生物是以氧气为基础的,碳生命只有只有进地地球上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进行呼吸活动,才能使这个星球蓬勃发展起来。
1、地球轨道上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367kw/m2。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00km,从而可计算出,地球获得的能量可达173,000TW。
2、每平方米500到1200瓦。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能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
3、在地球大气层表面单位时间测量的太阳能量为1368瓦/平方米。通过单位面积的功率×总面积(4πR^2),可以求得太阳单位时间内(每秒)发射的能量为4*10^25焦耳。
4、分散性: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尽管很大,但是能流密度很低。平均说来,北回归线,夏季在天气较为晴朗的情况下,正午时太阳辐射的辐照度大,在垂直于太阳光方向1平方米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能平均有1000W左右;若按全年日夜平均,则只有200W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