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甲氨蝶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药物。
注射用甲氨蝶呤主要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作用于叶酸的代谢过程,主要通过抑制叶酸还原酶,在DNA和细胞复制的过程中,叶酸必须被酶还原成四氢叶酸。而甲氨蝶呤就是通过抑制这个途径,起到了抗肿瘤的作用,主要是作用DNA合成期的细胞。
注射用甲氨蝶呤,适应症为甲氨蝶呤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可单独应用或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具体适应症如下:抗肿瘤治疗,单独使用:乳腺癌、妊娠性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或葡萄胎。
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或恶性葡萄胎:每日10~20mg , 亦可溶于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一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总量80mg~100mg。用于脑膜白血病: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每次一般6mg/m2,成人常用于5~12mg,最大不12mg,一日1次,5天为一疗程。
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阻止表皮细胞增殖时DNA合成,抑制细胞核的有丝分裂。甲氨蝶呤是全身治疗银屑病的标准用药,但其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长期用药可引起肝脏广泛性纤维化和肝硬化,故在应用时需要注意安全,严格选择适应症。
甲氨蝶呤注射液,适应症为甲氨蝶呤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使用。 具体适应症如下:抗肿瘤治疗,单独使用:乳腺癌、妊娠性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或葡萄胎。

1、总的来说,法益宁的药理学特征在于其对抗甲氨喋呤的特异性和药物代谢与排泄的规律性,这对于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法益宁的外观特征是呈现黄色,且在溶液状态时清澈透明,呈现出澄明的特性。
3、在特定情况下,如口炎性腹泻、营养不良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或者妊娠期和婴儿期的这类贫血,当口服叶酸治疗效果不佳时,法益宁也能派上用场。不过,它并不适用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在具体的剂量使用上,法益宁用于与5-Fu合用时,剂量范围为20-500mg/m2,以静滴方式每日一次,连续使用五天。
4、对于酸性尿(pH7)、腹水、脱水、胃肠道梗阻、胸腔渗液或肾功能受损的患者,甲氨喋呤的毒性会增加,且排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应谨慎调整甲氨喋呤的剂量,并进行密集监测。治疗前需做肌酐廓清试验,用药后每12-24小时监测血浆或血清甲氨喋呤浓度,以调整法益宁的用量。
少量甲氨蝶呤及其代谢产物可结合储存于肾脏和肝脏等组织中,且可能在胸腔或腹腔积液时,清除速度显著减慢。个体间的清除率差异显著,老年患者的清除率可能更低。
注射用甲氨蝶呤,适应症为甲氨蝶呤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可单独应用或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具体适应症如下:抗肿瘤治疗,单独使用:乳腺癌、妊娠性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或葡萄胎。
甲氨蝶呤注射液,适应症为甲氨蝶呤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使用。 具体适应症如下:抗肿瘤治疗,单独使用:乳腺癌、妊娠性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或葡萄胎。
注射用甲氨蝶呤是一种抗肿瘤药,首先具有广谱的抗肿瘤的活性,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它的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作为抗肿瘤治疗,它可以用于乳腺癌、妊娠性绒毛膜癌,也可以用于急性白血病、淋巴瘤。除此之外,注射用甲氨蝶呤还可以用于鞘内注射,可以用于治疗脑膜转移癌。
注射用甲氨蝶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药物。
1、化学治疗全身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阿霉素及大剂量氨甲喋呤,但药物的作用选择性不强,肿瘤细胞在分裂周期中不同步,都影响化疗的效果。(3)局部化疗包括动脉内持续化疗及区域灌注,其中以区域灌注效果较好。(4)免疫疗法由于干扰素来源有限,还不能广为应用。
2、骨肉瘤的化疗方案没有特定的,主要还是采取多药联合化疗治疗,常见的药物有:阿霉素、顺铂、博来霉素、卡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吉西他滨等药物,可以采取以上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应用。但是骨肉瘤首选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其次需要采取放疗及化疗联合治疗。单纯性化疗效果不是很好。
3、正确的化疗方法应是在一旦确诊后立即进行1-2个疗程的大剂量化疗,化疗完成1周后手术,术后将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肿瘤的坏死率,根据肿瘤的坏死率确定术前化疗是否有效,然后于术后两周拆线后再坚持3-4个疗程的化疗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目前常用的化疗药是甲氨喋呤、阿霉素、顺铂、异环磷酰胺。
4、不同的肿瘤应选择不同的化疗。主要依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来选择。如骨肉瘤是以大剂量甲氨喋呤、顺铂、阿霉素、异环磷酰胺为主的化疗。而尤文肉瘤则是以长春新碱、阿霉素、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和Vp-16为主的联合化疗。
用于脑膜白血病: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每次一般6mg/m2,成人常用于5~12mg,最大不12mg,一日1次,5天为一疗程。用于预防脑膜白血病时,每日10~15mg,一日1次,每隔6~8周一次。
甲氨蝶呤(氨甲蝶呤)为抗叶酸制剂,是叶酸的活性型,为叶酸及某些氨基酸如甲硫氨酸、丝氨酸等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碳单位的载体。该药与酶结合后,可使脱氧胸苷酸(dTMP)合成受阻,DNA合成障碍,还可阻止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为临床基本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对白血病及对实体瘤有效。
±0.3mg/ml,波动系数FI为18±3%。药物半衰期T1/2为74±4小时,Tmax为53±6小时,CL为108±4ml/h。在健康人和肾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血药浓度表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无需对肾脏功能受损的患者调整剂量。研究还发现,甲氨蝶呤(MTX)对rhTNFR:Fc的药代动力学并无显著影响。
甲氨蝶呤(MTX):MTX 可以抑制炎症,减轻炎症症状。剂量为10~25mg/周,口服、肌注和静脉注射均可。 (3)硫唑嘌呤:现常用的剂型为硫唑嘌呤(依木兰),是嘌呤代谢的拮抗剂,可以抑制DNA 和RNA 的合成,从而降低免疫细胞的增生,下调免疫活性。剂量为1mg/(kg?d),常用每天50~100mg。
在动物体内,四氢叶酸的生成经历了从二氢叶酸的还原反应,这个过程受到氨甲蝶呤的调控,氨甲蝶呤会抑制四氢叶酸辅酶的合成。而在微生物中,二氢蝶酸和谷氨酸的结合则产生二氢叶酸,这是微生物体内四氢叶酸生成的一个途径。四氢叶酸分子的结构特性在于其5号和10号氢原子,它们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
在体内叶酸以四氢叶酸的形式起作用,四氢叶酸在体内参与嘌呤核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和转化。在制造核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人体在利用糖分和氨基酸时的必要物质。
食物中叶酸盐为谷氨酸结合型,在消化道内被上皮细胞溶酶体结合酶分解成单谷氨酸,再还原至四氢叶酸(tetrahydrofolate,THFA),才被小肠吸收。叶酸能传递一碳基团(甲基或甲酰)给脱氧尿苷酸,使之变为脱氧胸苷酸,进而合成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