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将环己酮加热至70-80℃,滴加含二氧化硒的乙醇溶液,保持反应温度70-80℃,滴加完毕,加热回流2小时。然后进行蒸发操作,分离析出的硒,减压蒸馏,提纯,得1,2-环己二酮二:好像3号位的直立Me有影响,NaBH4从此直立Me背面加成,羟基应是直立键占多数。
2、醛或酮用SeO2氧化得到1,2-羰基化合物,氧化邻位亚甲基为羰基,比如环己酮氧化得到1,2-环己二酮,α-甲基酮氧化得到α-羰基醛。因为SeO2本身毒性较大 ,可以用t-BuOOH(叔丁基过氧化氢)和SeO2做共氧化剂,这样可以将SeO2用量减少到催化量,并且使反应条件更为温和。
3、其中,SeO3是SeO2的氧化产物,它会在反应后以沉淀的形式存在。在反应中,SeO2起到了氧化剂的作用,将3-甲-1,2-环己二醇中的羟基氧化为酮基。1,4-二氧六环作为极性较小的溶剂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并且不会对反应产物产生影响。反应后,可以通过过滤或者萃取的方式分离得到3-甲基-2-环己酮产物。
4、给你找到了机理,说明一下:1,不是Se2O,是SeO2;2,醛,酮可以形成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SeO2(或者二价Se 酸,H2SeO3)作为亲电试剂可以进攻烯醇结构。
5、PVC即聚氯乙烯,很坚硬,溶解性也很差,只能溶于环己酮、二氯乙烷和四氢呋喃等少数溶剂中,对有机和无机酸、碱、盐均稳定,化学稳定性随使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具有难燃、耐酸碱、抗微生物、耐磨的特性。完美的特性决定了它成为台面垫条材质的首选。

1、应该是先将LDA和环己酮混合,形成烯醇负离子,然后加入乙醛反应。由于负离子进攻乙醛的反应速率很快,所以就直接得到缩合产物了。如果三种物质直接混合,则应当是乙醛形成负离子。
2、使用乙醛举例:2CH3CHO --(NaOH)-- CH3CHOHCH2CHO --(△)-- CH3CH=CHCHO + H2O,后一步反应是因为β-羟基醛热不稳定,容易脱水发生消去反应。
3、这个反应叫做羟醛缩合或醇醛缩合(aldolcondensation)。通过醇醛缩合,可以在分子中形成新的碳碳键,并增长碳链。
醇,有机化合物的一大类,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一般所指的醇,羟基是与一个饱和的,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若羟基与苯环相连,则是酚;若羟基与sp2杂化的烯类碳相连,则是烯醇。酚与烯醇与一般的醇性质上有较大差异。
醇的基本性质:醇是一种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其碳原子数量的不同,醇可以有多种类型,如甲醇、乙醇等。 状态的变化:醇的状态取决于其分子量和特定的温度条件。一般来说,低分子量的醇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或液体,而高分子量的醇可能是固体。
醇n的性质与其分子结构有关,可以通过醇分子中碳链长度的变化来预测其性质的变化。一般来说,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醇的热稳定性和熔点会增加,而挥发性和溶解度则会下降。此外,醇分子中羟基的数量也会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如,醇的亲水性随羟基数量的增加而增强。
乙醇的性质如下: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化学式为C2H5OH。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药品、生物制品以及日常生活中消毒杀菌等领域。物理性质 乙醇在室温下为无色液体,呈现特殊的气味和刺激性,极易挥发。
化学试剂检测:酮分子中含有C=O官能团,可以被还原为相应的醇。常用的还原试剂有氢气、金属(如钠、锂等)、氨水等。还原反应的结果是产生相应的醇。 碘化试验:可以通过加入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液颜色的变化。
由苯酚在镍作催化剂存在下加氢得环己醇,然后经催化脱氢而得。
提高。2甲基环己酮和羟醛会发生缩合反应,对位点会产生影响,会提高位点。缩合反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机分子相互作用后以共价键结合成一个大分子,并常伴有失去小分子的反应。
环己酮的生产工艺及开发进展1 环己酮的传统生产工艺世界上环己酮工业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环己烷液相氧化法和苯酚加氢法,目前90%以上的环己酮是采用环己烷液相氧化法生产的。(1)环己烷液相氧化法目前工业生产中环己烷液相氧化法有两条氧化工艺路线,一种为催化氧化工艺,另一种为无催化氧化工艺。
一:将环己酮加热至70-80℃,滴加含二氧化硒的乙醇溶液,保持反应温度70-80℃,滴加完毕,加热回流2小时。然后进行蒸发操作,分离析出的硒,减压蒸馏,提纯,得1,2-环己二酮二:好像3号位的直立Me有影响,NaBH4从此直立Me背面加成,羟基应是直立键占多数。
环己酮先用酸性的高锰酸钾氧化。然后用溴水取代氢原子。而后再用甲醇取代溴原子。然后用高锰酸钾氧化羟基,得到两个羧基酸。环己酮,有机化合物,为羰基碳原子包括在六元环内的饱和环酮。无色透明液体,带有泥土气息,含有痕迹量的酚时,则带有薄荷味。
因此该法也是由一个不饱和二级醇制备不饱和酮的有效方法。[2]用Pfitzner—Moffatt试剂氧化 一级醇在Pfitzner(费兹纳)- Moffatt(莫发特)试剂的作用下,可以得到产率非常高的醛。这个试剂是由二甲亚砜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组成。
其缺点是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环己醇、环己酮的选择性仅88%以下,且需要大量的碱,由于该工艺环己烷单程转化率较低,使工艺流程长,能耗较高。(2)苯酚加氢法苯酚合成环己酮工艺是最早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环己酮的工艺,该工艺早期分为两步:第一步苯酚加氢为环己醇,第二步环己醇脱氢生成环己酮。
当n(杂多酸):n(磺基水杨酸):n(环己酮):n(过氧化氢)=2:1:100:400,反应温度为98℃,反应时间为5 h时,己二酸的分离收率可达77%。Dawson结构杂多盐催化剂制备简单,反应体系无需溶剂和相转移剂,反应时间较短,不失为一条合成己二酸环境友好的工艺路线。
再如,EniChem公司采用钛硅分子筛催化剂,将环己酮、氨、过氧化氢反应,可直接合成环己酮肟。对于已在工业上应用的原子经济反应,也还需要从环境保护和技术经济等方面继续研究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