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蜡的熔点和沸点:蜡的熔点范围在47摄氏度到64摄氏度之间。蜡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当温度上升时会变软,温度下降时则变硬。在生物界,蜡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保护层,存在于多种生物体的表面,如皮肤、毛皮、羽毛、植物叶片、果实以及许多昆虫的外骨骼。
2、常见的蜡种类有石蜡,其熔点范围在7-63℃;聚乙烯蜡的熔点则在102-115℃,EVA蜡熔点在93-100℃,而PP蜡的熔点更高达100-135℃,特制的工业蜡熔点甚至可以超过150℃。蜡,源自自然界的动植物或石油、煤、油页岩中的油质,常态下为固态,具有可塑性,易燃且在加热时能迅速熔化,且不溶于水。
3、蜡的种类繁多,每种蜡的熔点各异。例如,石蜡的熔点范围在7至63℃之间,聚乙烯蜡的熔点在102至115℃之间,EVA蜡的熔点在93至100℃之间,PP蜡的熔点在100至135℃之间,而特制工业蜡的熔点大约在150℃左右。 蜡是一种由动物、植物产生,或者存在于石蜡、石油、煤、油页岩中的油质物质。
4、常见的蜡有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蜡熔点不同。石蜡的熔点57~63℃,聚乙烯蜡102-115℃,EVA蜡93-100℃,PP蜡100~135℃。还有一些特制的工业蜡,熔点可以达到150℃。
1、物理性质 又称晶型蜡,通常是白色、无味的蜡状固体,在47°C-64°C熔化,密度约0.9g/cm。石蜡溶于汽油、二硫化碳、二甲苯、乙醚、苯、氯仿、四氯化碳、石脑油等一类非极性溶剂,不溶于水和甲醇等极性溶剂。纯石蜡是很好的绝缘体,其电阻率为1013-1017欧姆·米。
2、石蜡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熔点、含油量和安定性。化学性质 石蜡是固态高级烷烃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CnH2n+2,其中n=17~35。主要组分为直链烷烃,还有少量带个别支链的烷烃和带长侧链的单环环烷烃;直链烷烃中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
3、物理性质:石蜡又称晶型蜡,通常是白色、无味的蜡状固体,在47°C-64°C熔化,密度约0.9g/cm3,溶于汽油、二硫化碳、二甲苯、乙醚、苯、氯仿、四氯化碳、石脑油等一类非极性溶剂,不溶于水和甲醇等极性溶剂。
针入度测定法需要多少石蜡?石蜡无确定的分子式,分子式通式为CnH2n+2,式中碳原子数n=17-36,n越大,石蜡的熔点越高:石蜡的熔点在52-70℃,相对密度为0.86-0.94,分子量约为240-450。石蜡中含油质会降低熔点及使用性能。
针入度仪需符合GB/T4509规定,精度0.1mm,标准针与针杆质量之和为(50.00±0.05)g。电热恒温干燥箱精度需控制在士2℃,烧杯容量为100 ml,秒表分度值需为0.1s,震筛机的摆动频率应在58 Hz~92 Hz,震击频率在0.52Hz~0.55Hz,震击高度为0mm。
沥青的针入度是测定沥青相对黏度的主要方法,是用针入度仪来测定的。一般来说,沥青黏度越大,针入度越小.沥青的针入度分级体系是根据沥青针入度的大小确定沥青所适应的气候条件和载荷条件。
1、若要石蜡变为液态,可以使用比水重的溶剂,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这些溶剂的极性小于水,因此可以有效地将石蜡溶解成液态。
2、这意味着当环境温度上升至这个区间时,石蜡便会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值得注意的是,石蜡能够溶解于汽油、氯仿、二硫化碳、二甲苯和乙醇等溶剂,显示出良好的溶解性。然而,它的溶解性在醇类中相对较弱,只表现为微溶。另一方面,石蜡并不溶于水,这在许多化学反应和应用中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3、煤油与石蜡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但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石蜡制品的结构变化。因此,在使用煤油稀释石蜡时,建议在短时间内完成稀释过程,以减少对石蜡制品的潜在影响。相比之下,200号溶剂油与石蜡的相容性更为稳定,长时间使用对其性能影响较小,因此在需要长期存放或反复使用的情况下更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