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学方法鉴别苯酚、苯甲醚的方法有加钠、加碳酸氢钠等方法。
鉴别有两种方法:可以加钠,产生气体的是苯酚和苯甲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苯甲醇 和 苯甲醛 。
取样,加入酸碱指示剂,石蕊:变红色,是苯甲酸,具有酸性,其余物质均不能使石蕊变红。
区分苯酚、苯甲酸和苯甲醛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嗅觉:苯酚具有强烈的酚味,苯甲酸有一种类似于醋的酸味,苯甲醛则有一种类似于花香的香味。 pH试纸:苯酚呈弱酸性,可以使用pH试纸进行测试。
然后余下有机相用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振荡分液,如此操作数次,合并氢氧化钠水相,用盐酸中和成弱酸性后,过滤出析出的固体,得到苯甲酸 余下的有机相只有苯甲醛和苯甲醚。
先用PH试纸鉴别,出现红色的是苯甲酸,然后加FeCl3鉴别甲苯和苯酚,出现紫色的是苯酚。ph试纸通常分1到14个数值,对应着14种颜色。数值越低,呈酸性。数值增大,便会呈现碱性。ph试纸使用方法:用工具,最好是玻璃棒。
1、$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乙酰氯;在剩余的物质中加水水解后,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乙酸酐,变蓝的是乙酰胺。
2、测熔点 FeCl3溶液显色(酚羟基能显色)NaHCO3溶液,酸可以成盐溶解并产生CO2,酚不能。
3、题主是否想询问“氯化铁鉴别苯乙酸的步骤”?首先加入碳酸钠饱和溶液,放出气体的是邻甲氧基苯乙酸。其次加入三氯化铁溶液。最后显紫色的是邻羟基苯甲酸乙酯,剩下的是苯乙酸。
4、首先 用2,4-二硝基苯肼 反应 得到固体沉淀的是 苯乙酮 和苯甲醛,这俩个再用碘仿反应得黄色沉淀的是苯乙酮 。
5、由于它具有酚羟基结构,所以抗细菌性能比苯甲酸、山梨酸都强。其作用机制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并可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系与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

1、对羟基苯甲酸酸性最弱,邻羟基苯甲酸次之,间羟基苯甲酸最强。酸性强弱的标准是该分子释放H正离子难易的程度来衡量的。即该分子释放的H正离子越容易, 其酸性越强。
2、静置或加热后有气体放出的是邻甲苯胺;生成黄色油状液体或黄色晶体的是N-甲基苯胺。向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两种物质中分别加入少量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的是邻羟基苯甲酸,不变的是苯甲酸。
3、加钠,有气泡放出的是苯甲酸和邻羟基苯甲酸,另外两个胺无现象。--- 加三氯化铁溶液,邻羟基苯甲酸显色,苯甲酸无现象。
4、甲基是弱给电子基,羟基是强给电子基,硝基是强吸电子基,羧基是吸电子基。在邻位的情况下,羟基和硝基可以和羧基形成分子内氢键。因此,邻羟基苯甲酸和邻硝基苯甲酸最为稳定。
1、操作步骤: 精密称取供试品约0.25g,加中性稀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5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21mg的C7H6O2。
2、苯甲酸的含量测定计算公式:pH=(pKa -lgc)/2 = (21 +0.74)=48。苯甲酸的化学式是:C6H5COOH,也就是C7H6O2,碳7氢6氧2,这样就可以计算他的分子量了。中性乙醇溶液:体积分数50%。
3、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保持30秒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读数。 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清理试验台。
4、酸碱滴定法:将苯甲酸溶于醇或水中,用 NaOH 或 KOH 溶液滴定至等量点,用计算公式计算苯甲酸含量。 色谱法:用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