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式:C11H10,分子量:1419。相对密度0202(20/4℃),熔点-30.6,沸点246,折射率 6175。不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属于易燃化学品。毒性比萘小,空气中最大容许浓度为20mg/m3。
α-甲基萘,也称为1-甲基萘或1-Methylnaphthalene,是一种具有蓝色荧光的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带有典型的萘气味。它不溶于水,却能轻易溶解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中。需要注意的是,α-甲基萘具有易燃性,其相对密度为0202(20/4℃),熔点为-30.6℃,沸点则为246℃,折射率为6175。
α-甲基萘主要存在于萘油馏分中(含量约45%)和洗油馏分(含量约4%)中,在高温焦油中含量约为0.8%-2%。

1、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印染载体、热载体、增塑剂等。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禁配物: 强氧化剂。
2、用作表面活性剂、减水剂、分散剂、药物等有机合成的原料。可用于聚氯乙烯纤维和涤纶的印染载体,六六六的乳化剂,还可作热载体和溶剂,表面活性剂,硫磺的提取剂,也可用作生产增塑剂,纤维助染剂的原料。用来测定柴油辛烷值和十六烷值的标准燃料,也用于有机合成。
3、洗油馏分主要用于洗涤吸收煤气中的苯族类烃和从总提取奎琳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甲基萘,二甲基萘,萘,吲哚,联苯,苊,氧芴和芴等产品。
4、α-甲基萘,作为有机化合物,用于多种工业应用。海运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要求我们了解其UN正确运输名称、包装类别、主要与次要危险类别以及运输特殊规定等信息。该化学品属于9类危险品,无例外数量与有限数量限制,UN编号为3082,CAS编号为90-12-0。
1、-甲基萘是一种可能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的化学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实际浓度下,尚未观察到对人类的急性中毒效应。然而,当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给大鼠施用较高剂量时,会出现一些急性中毒症状,如大鼠变得虚弱,步态不稳,呼吸困难,并伴随体温下降。长期接触或慢性暴露对动物的影响更为显著。
2、-甲基萘 90-12-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 在空气中实际能达到的浓度,未产生急性中毒效应。腹腔注射时,大鼠急性中毒征象为:软弱、共济失调、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动物慢性中毒时,见到发育缓慢、呼吸加速、耗氧量增大,高级神经活动及血液动力学障碍。
3、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具有刺激作用,高浓度致溶血性贫血及肝、肾损害。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萘蒸气或粉尘时,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角膜混浊、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腰痛、尿频、尿中出现蛋白及红白细胞。亦可发生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炎。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和肝损害。
4、由石油烃制得:催化重质重整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裂解制乙烯的副产焦油等; 由煤焦油分离,高温煤焦油中萘约占8%-12%,将煤焦油蒸馏,切取煤油,经脱酚,脱喹啉,蒸馏得成品萘。
5、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具有刺激作用,高浓度致溶血性贫血及肝、肾损害。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萘蒸气或粉尘时,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角膜混浊、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腰痛、尿频、尿中出现蛋白及红白细胞。亦可发生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炎。
1、-氯甲基萘是一种化学品,其在中文中被称为1-氯甲基萘或1-(氯甲基)萘。它的英文名称是1-(Chloromethyl)naphthalene,还有其他别名如1-Naphthylmethyl chloride、1-(CHLOROMETHYL)-NAPHTHALENE等,化学式为C11H9Cl,分子量为176422。CAS编号为86-52-2,EINECS编号为201-678-2。
2、用作表面活性剂、减水剂、分散剂、药物等有机合成的原料。可用于聚氯乙烯纤维和涤纶的印染载体,六六六的乳化剂,还可作热载体和溶剂,表面活性剂,硫磺的提取剂,也可用作生产增塑剂,纤维助染剂的原料。用来测定柴油辛烷值和十六烷值的标准燃料,也用于有机合成。
3、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易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