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分别加入银氨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甲酸和乙醛,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乙酸;在甲酸和乙醛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甲酸,不变的是乙醛。$分别加入FeCl3溶液,变紫色的是苯酚和水杨酸,不变色的是苯甲酸;在苯酚和水杨酸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水杨酸,不变的是苯酚。
2、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白色沉淀的形成,则该化合物为氯丁烷;若出现黄色沉淀,则化合物为碘丁烷。 取另一部分样品(已知非氯丁烷和碘丁烷),加入高锰酸钾和硫酸的混合溶液。若溶液出现褪色现象,则该化合物为对异丙基甲苯。
3、先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乙二酸,余下的加如足量新制氢氧化铜,只是溶液变蓝的是乙酸,有砖红色沉淀的是乙醛,既有砖红色沉淀沉淀,同时溶液变为蓝色的是是甲酸,2,加如FeCl溶液,溶液呈紫色的是邻甲苯酚,余下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体生成是乙酸。没有现象的是乙醇。
4、【答案】:卤原子相同时,不同类型的卤代烃其卤原子的活泼性大小为:苄基型卤代烃、烯丙基型卤代烃卤代烷卤苯型卤代芳烃、乙烯型卤代烯烃。利用不同的卤代烃与AgNO3溶液的反应速率不同来区别。
5、$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生成者为戊醛和苯甲醛,无现象者为2-戊酮和环戊酮;在戊醛和苯甲醛中分别加入费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者为戊醛,无现象者为苯甲醛;在2-戊酮和环戊酮中加入I2/NaOH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者为2-戊酮,无现象者为环戊酮。
6、【答案】:(1)向三种化合物中加入稀NaOH,能溶解的是苯酚;向不溶的化合物中加入浓H2SO靛红,加热,显蓝色的化合物为噻吩,不显蓝色的是苯。(2)向两种化合物中加入苯胺,乙醇,能显红色的是糠醛,不能显红色的是苯甲醛。
其实,当众发言能力不行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嘴笨,关键就在于第二点和第三点:缺少准备备;缺乏自信和勇气。嘴笨,你可以提前准备啊。
上台紧张声音发抖说明你有些过度害怕了,开场前,找个没人的地方可以大声喊一喊,让声带活动下,放开下。可以去海纳川演讲口才培训学校看看,他们专业做公众演说培训,专注10年,相信对你有帮助。
自我暗示是指透过五种感官元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或刺激。自我暗示又分为积极的自我暗示和消极的自我暗示。消极的自我暗示包括不要紧张,不要出错,不要忘词等等,容易受到墨菲定律影响而出错、紧张,忘词。
紧张的表现,简单地说,你虽然心里觉得不紧张,但你的腿,手的肌肉没有形成这种记忆,它们不适应台上这种场合,于是它们就会做出反射,颤抖就是一种形式,有的人还会走小碎步,垫脚,换脚(重心不稳),这些都是肌肉没形成“准确”记忆的表现,所以平时可以对自己的“腿部,手部肌肉”进行适当的训练。
上台说话紧张手发抖,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人在紧张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上台讲话就会紧张,这与平时缺乏锻炼以及内向性格、与人交往少等有一定的关系。要想克服这种情况,平时就要多参加一些这样的场合,多与人交往和交流,多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自信。
当我们所掌握的 唱歌技巧 还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的时候,上了舞台对自己是否能够表现得好心里没底。或者过于担心自己会不会出现失误,思前想后,患得患失,结果是越想越紧张越想越没底。
1、首先准备四只洁净的烧杯或小试管,分别放入四种物质,轻微闻味道,有芳香味的是甲苯C和叔丁基苯D,剩下的是环丙烷A和戊烯B先在AB中分别加入少量氯水,褪色的是戊烯,无明显现象为环丙烷。
2、苯酚的同分异构体之一。1,1,2,2指的是苯酚的同分异构体之一,即1,1-二甲基-2-羟基环丙烷,这是一种含有一个苯酚基团和两个甲基基团的环丙烷化合物,化学式为C6H11OH。
3、检验有机物溶解性:通常是加水检查、观察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等。检查液态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浮沉情况,可知其密度比水的密度是小还是大。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1—氯丁烷。
【答案】:分别加入溴水,能使溴水褪色者为丙烯醛;其余物质再分别加I2/NaOH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者为乙醛,无现象者为甲醛。
加入三氯化铁,显紫色的是苯酚,再加入硝酸银氨溶液加热,生成银镜的是苯甲醛, 加入三氯化铁,显紫色的是苯酚,无现象的是苯甲醛和丙酮酸,再加入次碘酸钠(I2+NaOH),生成黄色晶体的是丙酮,无现象的是苯甲醛。 加入斐林试剂,生成单质铜镜的是甲醛,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乙醛,无现象的是苯甲醛。
对于己烷和环己烷的区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之一进行:首先,通过闻气味,环己烷具有较浓的汽油味,而己烷的气味相对较轻;其次,取等质量的样品进行完全燃烧,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增重较小的样品为己烷,增重较大的为环己烷;最后,将样品降温至接近0°C(可以使用冰水浴进行冷却)。
加托伦试剂,有银镜的是甲酸,其余没有。另外两个中加三氯化铁,显紫色的是水杨酸,无现象的是苯甲酸。加溴水,不褪色的是丁烷,另外两个都褪色。加托伦试剂,有白色沉淀的是1-丁炔,无现象的是丁烯。
取样,加NaOH,充分反应后加入AgNO3-HNO3,有白色沉淀的是氯丁烷,有黄色沉淀的是碘丁烷。另取样(排除氯丁烷和碘丁烷),加KMnO4-H2SO4,溶液褪色的是对异丙基甲苯。
【答案】: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生成者为葡萄糖;其余二者再分别加碘水,溶液变蓝色者为淀粉,无现象者为蔗糖。$能发生缩二脲反应者为蛋白质,氨基酸不发生缩二脲反应。
都是用溴水,褪色的,即发生加成反应的是环丙烷或1,2-二甲基环丙烷,仅仅萃取的是丙烷或者环戊烷。因为环丙烷的三元环结构不稳定,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简单化学法区别:环丙烷是三元环,不稳定,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开环。
最简单的鉴别方法是利用 核磁共振氢谱 看各个峰的高度比。如果是需要使用化学方法鉴别,首先和Br2/ CCl4 在室温下反应,第一个没有明显现象,第二个和第三个会褪色;然后在常温下和酸性 高锰酸钾 溶液反应,第三个会产生CO2,也就是能看到气泡,第二个不会。
要鉴别1,2-二甲基环丙烷、2-戊炔、1-戊炔和环戊烷,可以采用以下简单的化学方法: 酸性溶液试验:将待鉴别物质溶解在酸性溶液中,观察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对于1,2-二甲基环丙烷、2-戊炔和1-戊炔而言,它们具有不饱和键,可能会发生加成反应或亲电反应。而环戊烷作为饱和化合物,不会发生类似的反应。
有讲到 第二步:加酸性高锰酸钾 退色的是前两种,1,2-二甲基环丙烷,这里就不解释了~第三步:通臭氧,加银氨溶液,1-丙烯环戊烷有银镜生成,1-乙炔环戊烷无银镜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