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甲苯为原料合成苯胺的过程可以通过“硝化”、“还原”和“脱除甲酰基”三个步骤来实现。首先,甲苯会经过硝化作用生成对甲基硝基苯并得到硝化后的产物。
2、以甲苯为原料合成对硝基苯甲酸方程式是:甲苯+HNO3=对硝基甲苯+水。硝基苯甲酸有邻(o-)、间(m-)、对(p-)三种异构体。邻硝基苯甲酸,浅黄色晶体,熔点147~148℃,密度58g/cm3。
3、将3-硝基苯丙酮的混合物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进行减少反应,得到对氨基苯甲酸的混合物。对氨基苯甲酸的混合物通过结晶等方式进行纯化,最终得到单一纯度的对氨基苯甲酸。
4、这是由于你在硝化的时候,4号和6号分别上了硝基的缘故,也就是说硝化这步引入了杂质,我有个方法你可以试试,不要通过硝酸直接硝化,使用磷酸二氢钠盐催化硝化,硝酸质量百分比90%。
5、酸化就可以析出你要的产品。另外不知道你学重氮盐了没有。
1、对甲苯胺的合成过程中,氨基苯甲酸是通过将甲苯与硝酸等反应生成硝基甲苯,再还原为对甲苯胺后经过酸化得到的产物。其中氨基苯甲酸起到了重要的中间体作用。
2、甲苯是邻对位取代,若氧化为羧基后是间位取代。
3、答案是正确的,你们还没有学反应机理。到大学如果学化学的话会学到的。苯环上的甲基是至活基团,应该先硝化,这样比较容易反应,而苯甲酸上有羰C=O键是至钝基团,这后就不好硝化了。
4、因此比较常用。总之,不能直接使用高锰酸钾制备对氨基苯甲酸的原因是高锰酸钾会氧化甲苯胺中的甲基基团,需要使用还原剂将高锰酸钾还原为无色的Mn2+离子,然后再使用还原剂还原产物中的亚硝基为胺基来得到对氨基苯甲酸。
5、先氧化制备苯甲酸,然后硝化。因为甲基是邻对位定位基,如果直接硝化,得到的是2-、4-位的硝化产物。
6、对氯甲苯直接硝化会有两种产物,甲基的邻位和氯的邻位,甲基和氯都是最弱的邻对位定位基,定位效应相当。先氧化成酸,羧酸是间位定位基,氯是邻对两者定位效应的结果一致,产物为对氯间硝基苯甲酸。
以甲苯为原料合成对硝基苯甲酸方程式是:甲苯+HNO3=对硝基甲苯+水。硝基苯甲酸有邻(o-)、间(m-)、对(p-)三种异构体。邻硝基苯甲酸,浅黄色晶体,熔点147~148℃,密度58g/cm3。
叔丁醇法由叔丁醇与苯在三氯化铝存在下烃化而得。先将苯和三氯化铝混合搅拌冷却至5-6℃,慢慢加入叔丁醇的苯溶液,温度保持在8-11℃,加毕继续搅拌4h。反应完成后,用水破坏三氯化铝,加苯提取。
利用付克烷基化反应,也称C-烷基化,是在催化剂ALCL3的存在下,用苯和CH3CL反应生成甲苯。C-烷基化最初是在1877年,由法国化学家傅列德尔(Friedel)和美国化学家克拉夫茨(Crafts)两人发现的。
为提高氢溴酸和1-丙醇的利用(转化)率,加热微沸2小时,使之充分反应。丙烯与水加成,得异丙醇。异丙醇催化氧化,得丙酮。丙酮与甲苯加成,得所需产物。液溴为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为减少挥发,可用水封的方法保存。
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在线等!甲苯和丙酮合成CH3PhCH=CHCOC(CH3)3。
苯和丙酰氯先在AlCl的催化下形成1-苯基丙-1-酮,然后再在Zn-Hg/HCl的条件下生成正丙苯。化学方程式为:选择酰基化而不是烷基化的原因是:烷基化会很容易上多个烷基。
1、甲苯并不能够直接合成间甲苯胺。而且它的合成方法也不经济。主要原因是甲基是邻对位定位基。而氨基的话,又通常是由硝基还原的。工艺繁复,手续繁杂。
2、最后,对甲苯胺会通过脱甲酰基反应来得到苯胺。脱甲酰基反应是指通过酸性条件下加热或氧化还原作用,去除甲基基团而得到的产物。在脱甲酰基反应中,对甲苯胺会与酸或者酸性氧化剂进行反应,去除甲基基团,形成苯胺。
3、先硝化,甲基邻对位定位基,硝基位阻较大,一般上在对位;然后铁催化条件加溴,硝基键位定位与甲基邻位定位一致,得到对甲基间溴硝基苯;最后用铁粉还原硝基为氨基即可。
4、甲苯和硫酸反应,生成对甲基苯磺酸,对甲基苯磺酸经过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对甲基苯磺酸钠,磺酸钠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对甲基苯酚钠,甲酚钠再与SO2反应生成对甲基苯酚,这种反应方法比用硝酸生产安全。
5、苯合成NN二甲基苯胺:苯胺和甲醇反应,加热条件。对二甲苯(PX)能够通过芳族化合物例如甲苯和/或苯与反应剂例如氢气和一氧化碳和/或二氧化碳和/或甲醇或由其制备的甲基化试剂组成的混合物反应,以提高选择性的方式合成。
6、简单地说,甲苯先用高锰酸钾/酸条件下氧化成苯甲酸,苯甲酸在HNO3/H2SO4条件下硝化成间硝基苯甲酸,然后再把苯甲酸根还原为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