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国家标准中,正丁基锂被赋予编号42021,其国际通用名称为butyllithium或n-butyllithium,中文名称即为丁基锂。它的化学式是C4H9Li,分子量为606克/摩尔。这个化合物的特性中,值得注意的是其闪点,仅为-12℃,表明它在较低温度下有自燃的风险。
2、正丁基锂是一种多功能化学品,主要用途包括作为聚合催化剂和烃化剂。在聚合反应中,它特别适用于引发共轭二烯烃进行阴离子聚合。这种反应途径使得科学家能够通过活性聚合技术,精确地制备出各种结构独特的聚合物,包括线型、星型、嵌段接枝和遥爪型等,这些聚合物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
3、正丁基锂的纯品呈白色粉末状。 它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并且在与水或氧化剂接触时,极易发生放热反应并燃烧。 商业上可获得的正丁基锂通常为淡棕色液体。 这种液体可溶于己烷、环己烷、苯等饱和烃中。
4、基本用途:正丁基锂主要用作聚合催化剂、烃化剂。在聚合反应中,它被用来引发共轭二烯烃的阴离子聚合。通过活性聚合方法,可以合成具有特定结构的线性、支状、嵌段、星状等聚合物。此外,它也用于生产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溶液型丁苯橡胶、热塑性橡胶、液体橡胶、热固性树脂和涂料等。
5、CH3)3CLi 正丁基锂可从氯丁烷与金属锂在戊烷或其他液体烷烃中反应制得。甲基锂、苯基锂等可从相应的卤代烃来制备,现做现用,其活性同格利雅试剂相似。甲基锂在溶液中为四聚体,常需要加N,N,N′,N′-四甲基乙二胺来解聚活化。
摩尔质量(g/mol):2976。甲基锂的物理性质包括无色至微黄色的液体,无确定熔点,沸点为35℃,密度为850kg/m3。甲基锂在元素分析与氧化数部分表现出强碱性和强亲核性。碳原子部分带有负电荷,使其成为电子受体和质子供体。室温下四氢呋喃中反应较慢,产物不稳定。
化学式:CH3Li。CAS登记号:917-54-4。摩尔质量(g/mol):2976。颜色:无色至微黄色。性状:液体。熔点(℃):无数据。沸点(℃):35。密度(kg/m3):850。用氯甲烷与锂在乙醚中直接合成,过滤后结晶即可。2Li + MeCl —→ LiMe + LiCl↓ 甲基锂有强碱性,也是强亲核试剂。
甲基锂,以其中文名称闻名,英文名为Methyllithium,还有其他别称如Methyllithium solution和Methyllithium lithium bromide complex solution,以及在Mc中与锂溴化物在乙醚中的复杂溶液。它的化学式为CH3Li,分子量约为29755克/摩尔,对应的摩尔质量为298克·摩尔。
根据单晶X射线晶体学研究,甲基锂(MeLi)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结构特征。这种化合物的微观结构被揭示为一个扭曲的立方烷,其中四个锂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了核心单元。C原子位于立方烷的顶角位置,替代了常规的锂原子。Li-Li键的长度为68 ,与气态双锂中的键长相当,显示出稳定的化学键合。
单晶X射线晶体学发现它具有两种结构,Li、Li和C核磁共振也说明了这一点。这个四聚的原子簇形状是扭曲的立方烷,碳原子和锂原子取代了顶角。Li-Li键的键长是 68 , 几乎和气态双锂中的Li-Li键一样长。C-Li键的键长是31 。一个碳原子与三个氢原子和三个锂原子形成化学键。
LiCH3是金属有机试剂,碱性,遇水爆炸。

1、吸入正丁基锂后,可能会引起喉部和支气管的痉挛、炎症和水肿,严重时甚至可能发展为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危及生命。中毒症状可能包括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神经系统也可能受到影响。正丁基锂的毒理学特性表明,它具有极高的化学反应活性,一旦接触空气,就有可能引发火灾。
2、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化学灼伤。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可引起神经系统的紊乱。
3、有极大的危险。正丁基锂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强烈的反应,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当接触到水、氧气、空气或别的易燃物质时,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正丁基锂可以造成皮肤和眼睛的刺激,并导致灼伤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