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3的水结成冰体积是多大?体积改变了多少

因此,水结成冰的体积变化量为0.11立方米。密度方面,水在0摄氏度时的密度为0.99987×10 kg/m,而冰在0摄氏度时的密度为0.9167×10 kg/m。

所以,当1立方厘米的水结冰后,体积增加了1/9立方厘米。

m的水结成冰体积是11m;体积改变了0.11m。密度:水的密度在98℃时最大,为1×10^3kg/m^3,水在0℃时,密度为0.99987×10^3 kg/m^3,冰在0℃时,密度为0.9167×10^3 kg/m^3。

当1立方米的水结成冰后,它的体积实际上是增大了。 水的密度大约是0*10^3 kg/m^3,而冰的密度大约是0.9*10^3 kg/m^3。 因此,当水结冰时,密度会减少到原来的大约90%。 由于质量在结冰过程中保持不变,根据体积的计算公式 V=m/ρ,体积将会随着密度的减少而增大。

变大,水的密度*1=冰的密度*冰的体积 所以冰的体积=(水的密度*1)/冰的密度。代进去算一算。

水的密度是0*10^3kg/m^3 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所以密度变为原来的0.9倍。由于质量不变,根据V=m/ρ 体积变为原来的1/0.9=1倍。

水结成冰体积变化规律

体积变化是有原因的。水变成冰的时候,由于原子重新排列成晶体造成体积变大。不同的物质晶体结构不同,所以体积如何变化没有规律。固体的体积变化是因为晶体内部原子热运动造成的,都是热胀冷缩的。可能有例外,但必须有原因啊。冰不是例外的。4度时密度最大,体积最小。0度以后,温度下降,密度增加。

水变成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液态水中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力。它比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得瓦耳斯力)大得多。当水处于液态时,在氢键力的作用下,水分子靠近,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体积小。而变为固体时,水变为晶体,分子排列有了规律,氢键的作用力削弱,宏观的表现为体积变大。

水在转变为冰的过程中体积会增大。 在液态时,水分子之间通过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力远大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使得水分子紧密排列,从而在宏观上显示出较小的体积。 然而,当水冷却至0摄氏度以下并形成冰晶体时,水分子的排列变得有规律,氢键的作用力减弱,导致宏观上的体积增大。

水结冰体积会变大。水凝固成冰后体积会变大,因为冰的密度ρ冰=0.9×10kg/m,水的密度ρ水=0×10kg/m,而V=m/ρ,水凝固成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所以体积会增大。液态水中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力,它比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得瓦耳斯力)大得多。

水变成冰体积变大。液态水中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力,它比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得瓦耳斯力)大得多。当水处于液态时,在氢键力的作用下,水分子靠近,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体积小。而变为固体时,水变为晶体,分子排列有了规律,氢键的作用力削弱,宏观的表现为体积变大。水结冰需要的条件如下。

同质量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不变,体积变不变

密度变小:当水结成冰后,其密度会减小。这是因为水在0°C时密度最大,而在结冰时体积膨胀,导致密度下降。 体积变大:伴随着密度的减小,冰的体积会相应增大。这是因为水分子在结冰过程中形成六角晶格结构,这种结构比液态时分子间的自由排列占据更多的空间。

尽管冰的体积增大,但冰的质量保持不变。密度是质量除以体积的比值,因此,当体积增加而质量保持不变时,密度就会减小。这就是为什么冰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因为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水结冰导致的体积膨胀会引起一些问题。例如,在冬天,水管中的水结冰膨胀可能会导致水管破裂。

水冻成冰体积是会变大的,因为水的密度要比冰的密度大。一旦水和冰的重量一样的时候,冰的体积就会变大。主要原理就是水的反常膨胀,水在0~4度以下的时候它的密度是最小的。当水温逐步降低低于0度的时候,水就会慢慢变成冰,由于冰的密度比较小,此时冰为了能够保证重量,会直接出现变大的现象。

当水凝固成冰时,质量保持不变,体积增大,根据密度公式ρ=m/V,密度会减小。因此,水凝固成冰后,其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体积不一样。同样质量下冰比水体积大,因为水的密度大,冰的密度小,结冰后,分子间空隙变大,而总质量不变,所以体积会变大,而且水的密度是1,冰是0.9,所以同样质量的水变成冰后体积大11111倍。

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为什么?

1、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大的原因在于水分子在结冰过程中形成了有规则的空间结构。液态水中,分子间的氢键可以被分子的运动所破坏,使得水分子能够自由移动并填补彼此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得液体水的体积相对较小。然而,当水冷却并开始结冰时,分子的运动减慢,无法有效地破坏氢键。

2、水在结冰时体积增大的原因在于其内部氢键的特性。随着温度的降低,水中的氢键数量增多,这导致其体积随温度下降而增大。 当水分子冷却至结冰点,它们的运动不足以破坏氢键,因此氢键在结构中起主导作用。这些氢键将水分子组织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形成冰晶体。

3、在一个晶格中,四个氢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顶点,而一个氧原子位于中心。这种排列使得分子间的空隙增大,从而在冰形成时体积变大。相比之下,在液态水中,分子运动能够破坏氢键,但不会导致分子之间发生剧烈碰撞,使得分子能够相对滑动并填补彼此之间的空隙,结果是水的体积相对较大。

4、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这是水在结冰时体积增大的根本原因。 在微观层面,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较强,这使得液态水中的分子紧密排列,导致体积较小。 当水冷却至冰点并结冰时,水分子会形成有规律的晶体结构,氢键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得宏观上的体积增大。

5、水在结冰时,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导致密度减小。 由于体积是质量除以密度,而质量保持不变,密度减小意味着体积增大。 因此,当冰融化成水时,由于体积减小,我们经常会觉得冰比水占用更多的空间。 具体来说,水的密度是0克/立方厘米,而冰的密度是0.9克/立方厘米。

同样多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还是变小

当水结成冰时,其体积会变大。这是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水的密度为0.99984克/立方厘米,而冰的密度约为0.917克/立方厘米。因此,当水在0°C以下凝固成冰时,它的体积会膨胀。 冰的密度比水小,这是因为冰的晶体结构是由分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

变大,因为质量不变但是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体积得变大。冰的密度约为0.917g/cm3(0℃时),比水(0.99984g/cm3,0℃时)小,所以水凝结成冰后会膨胀,所以冰都浮在水面上。因此冰的密度比水小。那么同样重量的水,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自然是必须变大的。

当然是涨大了 。给你段复制来的解释:水变成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液态水中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力。它比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得瓦耳斯力)大得多。当水处于液态时,在氢键力的作用下,水分子靠近,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体积小。

当水结成冰时,它的体积会增加。具体来说,如果我们将11份水凝固成冰,我们会得到12份冰。这意味着,冰的体积是水的09倍。 如果我们反过来,将冰融化成水,体积会相应减少。例如,如果我们有12份冰融化,我们只会得到11份水。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少的比例是原来的十二分之一。

水结成冰的密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