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2005年对不同乡镇进行柑橘木虱虫株率与发病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柑橘木虱虫株率与病区病情轻重具有一定关系。零星和轻发生的乡镇,其木虱平均虫株率均在10%以下,中重发生的乡镇木虱平均虫株率10%以上。
2、柑桔木虱发生动态 最近的调查和监测表明,果园外单株昆虫成株率为15%,昆虫种群密度为120头/100枝,一般为4-8头/100枝。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的媒介。所以,果农都要做好柑橘木虱的防治工作。(2) 柑桔黄龙病的发生动态 病株发生率高达2%,平均为0.95%。
3、~10月以后虫口密度逐渐下降,这些成虫是越冬成虫的来源。在柑橘园中,凡枝叶稀疏光秃、衰退树虫口密度大。柑橘木虱成虫喜欢产卵在长0.5~0厘米的嫩芽上,多者1芽可达100~200粒。新梢自剪后成虫在那里产卵的极少。在嫩芽上有各种虫态同时存在。
4、 生活习性 在柑桔上1年可发生6-7代,主要以成虫栖息于叶背越冬。翌年4月后,虫口密度渐高,为害亦渐严重。春梢、夏梢、秋梢均可受害,其中,以秋梢期虫量最多,秋梢被害最为严重,秋芽常被害枯死。成虫善跳,产卵于嫩芽的缝隙或嫩叶上,1个嫩芽产卵多至200余粒,卵散生或多个聚集在一起。
加强田间管理,进行控制夏稍和早发的秋稍,剪下的秋稍和新枝应集中处理。做好预测工作后,在成虫发生量低时统一放稍。潜叶蛾白天栖息在树叶背面和草丛中,因此也要注意除草。
建议在新梢一粒米长时候开始用药,一般可以连续用药两次,重点喷施嫩梢和外围,选择药剂建议以内吸性和速效性药剂为主,推荐几个配方是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氯+噻虫嗪,这几个配方效果相对还不错,预防用药时加入磷钾源库可以促进新梢快速老熟,减少虫害为害周期。
如果是现在生虫,那么使用“乐果乳夜”“敌杀死”就行,(很便宜,一亩地最多十块钱)这两个药品的有效期是20天左右,过了20天基本没有残留。如果在即将采果时生虫,那么请使用生物杀虫剂。一般的农资商店(供销社)有买。品种很多》但有些贵。
平时喷杀虫剂:对橘子树的保养,不要在出现病害之后采取施救,平时的时候也要定期的消菌杀毒杀虫等。可以喷洒一些杀虫的药物,这个可以杀死一些粘附在树干表面的虫子或虫卵,也可以防止虫子的快速繁殖。在树干周围涂抹农药: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直接使用农药按配比直接涂抹在生虫的树干上。
②生物防治:在使用化学农药的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草岭、白星姬小蜂和捕食性蚂蚁等柑橘潜叶蛾的天敌,由于寄生蜂等天敌多在上午羽化活动, 所以喷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③药剂防治:在新梢不足1cm时喷第一次药,相隔7~10天喷第二次,一梢2~3药,重点喷布树冠外围和嫩芽嫩梢。
在柑橘园中,凡枝叶稀疏光秃、衰退树虫口密度大。柑橘木虱成虫喜欢产卵在长0.5~0厘米的嫩芽上,多者1芽可达100~200粒。新梢自剪后成虫在那里产卵的极少。在嫩芽上有各种虫态同时存在。【防治方法】①加强果园肥、水管理,使树势健壮,抽梢整齐,减少其为害。
为害特征 主要为害嫩梢,致被害芽干枯萎缩,叶片畸形卷曲。若虫排出白色黏质物与蜜露,可诱发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该虫又是传播柑橘黄龙病的重要媒介,对该虫的发生与防治要有足够重视。
柑橘木虱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毫米,体为灰青色且有灰褐色斑纹,被有白粉。头顶凸出如剪刀状,复眼暗红色,单眼3个,橘红色。触角10节,末端2节黑色。前翅半透明,边缘有不规则黑褐色斑纹或斑点散布,后翅无色透明。足腿节粗壮,跗节2节,具2爪。腹部背面灰黑色,腹面浅绿色。
1、科学用水 柑橘是既需水又怕水的果树,种植地要有水源和排灌设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尤其要做好树体对水分敏感时期的灌、排水。春梢萌发期、果实膨大期要注意及时灌水,以促使春梢萌发整齐、健壮和果实正常生长。
2、柑桔高产栽培技术光照影响柑橘植株生长靠阳光,好的日照,促进枝叶发育,柑橘果树喜欢漫射光,所以在旺盛的生长期需要梳理枝叶,增加光照。
3、土壤改良 (1)深翻改土:深翻改土(主要包括扩穴式、壕沟式)能够加深土层,改善柑橘根系生长环境,保证根系分布深广,延长丰产年限,提高抗逆能力。深翻时,深度以60-80cm左右为宜。(2)种植绿肥:幼年树的树冠较小,种植绿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
4、建设果园:在水源充足、交通条件良好、坡度不超过25°的地方建造果园,园内要配置蓄水和排灌设施。定植幼苗:于2月下旬至3月中旬定植,种植株行距为4米×6米,密度为110-160株/亩。水肥管理:定植1个月后可追施稀粪水,抽发新梢前追施速效肥,干旱时进行微喷灌。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Taylor法等3种方法测定柑橘木虱成虫分布的内部结构及其格局,并采用Blackith提出的种群聚集均数(λ)分析其聚集原因[5~7]。抽样技术方式:选有代表性的柑橘地1块,逐行逐株调查300株,记录每株成虫数量,并绘制虫口数量实况图。
柑橘木虱呈聚集分布型,主要集中于农村房前屋后橘树上和主要村庄附近橘园和失管橘园。木虱发生边界无虫区域的监测点,可设在以上橘树上,房前屋后、村庄附近橘园和失管橘园各3点。常年发生木虱的区域,则分别选2年生、3~5年生和6年生以上等不同树龄橘园各3个,每个橘园面积不小于1亩。
对柑橘木虱分布外围区域的临界果园、村庄邻近橘园和房前屋后零星橘树等,每亩悬挂50cm×50cm或50cm×70cm的自制黄板20~25个诱捕和目测检查新梢有无柑橘木虱发生,每次检查不少于柑橘树5株,每株25梢,每月观察1次。发现柑橘木虱后,捕捉成虫每样100头,直接浸入70%酒精液内,送省局检测带菌情况。
零星和轻发生的乡镇,其木虱平均虫株率均在10%以下,中重发生的乡镇木虱平均虫株率10%以上。通过对两者数据进行回归建模,其回归方程式为:P=-9697+0.9119X(n=17,r=0.9459**),达极显著水平。
柑橘木虱的成虫:成虫体长(至翅端)8~0mm,全体青灰色而有褐色斑纹,被白粉;头部前方的2个颊锥突出,触角末端具2条不等长的硬毛;前翅半透明,散布褐色斑纹,近外边缘上有5个透明斑。卵:卵杧果形,橙黄色,有1短柄,插于嫩芽组织中,无规则聚生。
③性比。根据观察木虱1~7代雌雄性比,除6代外,雌虫比均大于雄虫,以雄虫为1,雌虫比在02~48之间 柑橘木虱各代雌雄性比 ④产卵。雌虫产卵从3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产卵前期最长202d,最短6d,产卵期最长72d,最短1d,其中70%3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