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原理是

称量法:- 原理:利用天平测量质量(m)和量筒测量体积(V),计算密度(ρ)ρ = m / V。-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步骤:1)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2) 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V1;3) 将金属块浸入水中,读出体积V2。- 计算公式:ρ = m / (V2 - V1)。

实验原理:ρ=m/V 。实验材料和器材:某液体、天平、砝码、量筒、烧杯。

吊法:该方法适用于比较重的样品(例如金属),其测量原理是通过分别称量样品空气中和浸没于水中后的重量,计算出固体密度。

【初二物理】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

因为密度=质量/体积,而此实验是通过测量量筒中的水的前后读数差来表示石头的体积。但是石头会吸水,当把石头拿出来之后,量筒里嗯水比放入石头之前少了,造成水的读数差偏大,即测量到的石头体积偏大了,所以密度偏小了。

④①③②⑤ (2)右 (3)52 20 6×10 3 (4)大于 试题分析:根据密度的计算式 可知,只要测出石块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算出密度大小。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要先测石块的质量,再利用排液法测体积。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进行测量:根据:固体密度=质量/体积 (单位:克/立方厘米)(1) 用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记录数据(单位:克);(2) 用量筒量出小石块的体积:往量筒中加水至石块高度左右,记录读数(单位:毫升);再将小石块放入量筒,记录第二次读数。

学习了密度的测量以后,小宇提出了一个问题:水和牛奶的密度那个更大些...

学习了密度的测量以后,小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和牛奶的密度哪个更大些?请你和小宇一起设计这个探究实验。 可供选择的器材:足够的水和牛奶、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天平和砝码(天平已调平衡)、量筒、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正方体铁块、细线。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ρ水=0 g/cm3,F浮=ρ液gV排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使竹筷能够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2)密度计是利用 漂浮 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越小 (选填“越小”或“越大”)。

你能否想一个办法,利用天平、空玻璃瓶和水测出牛奶的密度,你是怎样测量的?写出方法和简单的步骤。 6如图74-1所示,茶壶的壶身与壶嘴一样高,壶盖上留一个小孔,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图74-1 6小明暑假在家休息时觉得十分炎热,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想出二种消暑降温的好办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水得比热大,当其循环通过汽车发动机时,能从温度较高的发动机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1试说明“孤掌难鸣”的道理。

利用密度公式算出牛奶的密度ρ奶。结论分析:比较ρ水和ρ奶即可得出谁的密度更大。方法二:实验器材:水和牛奶、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天平和砝码、量筒 实验步骤:(1)用量筒分别量取体积相同的水和牛奶;(2)将水和牛奶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3)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

怎样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一步骤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如在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中,首先针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有些物质体积相同,质量却不同;而有些物质,体积大小不同,质量却相同,提出设问。第二步骤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对于可溶于水的固体,可以使用雀搜饱和溶液法或埋砂法来测量液体密度。测量时,需注意天平的正确使用,包括三点调节、法码和游码的使用规则,以及确保质量m和体积v的测量顺序,选择合适的量筒。 仅用天平测量固体密度(溢水法):通过比较物体和溢出水的质量来计算密度。

物质密度的概念基于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即每立方厘米或每立方米的物质质量。具体来说,物体中任一点P的密度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来计算。因此,测量物质密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准确测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阿基米德定律是流体静力学的核心原理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静止流体中所受到的浮力。

密度公式ρ=M/V,必须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在你给出的器材中,通过排水法,用线吊着重物完全浸没在水中。可以求得排出的水的体积(容器口径d和通过放入重物前与取出重物后的液面高度差h),来代替物体的体积V=πhd/4。而质量,在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等于浮力。

测量固体的密度: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B、对规则物体用直尺测出体积V,不规则物体借助于水和量筒测出体积V;C、利用密度公式p=m/V求出物体密度。测量液体的密度:A、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m;B、用量筒测出体积V;C、利用密度公式p=m/V求出物体密度。

物理教案:密度

目标及分析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二)、目标分析 (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就是指能用密度的相关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如风等等。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若将此冰切去2/3,则剩余部分的密度将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替代法测密度. 其他方法测密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 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初二物理,关于固体密度的测量和液体密度的测量,的实验探究题

测固体密度:(1)用天平称出其质量。(2)测体积:若是规则物体则可测量其三维尺寸然后计算体积,若是不规则物体则可用排水法测其体积。(3)质量除以体积即得密度。测液体密度:(1)准备一有刻度的容器如量筒量杯等,擦干后称量其质量。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图7—图7—图7—6分别是三个不同的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景,指出图中违反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不规范之处.(1)图?—4是甲组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的操作情况.___。

初中的密度探究题,是根据密度公式ρ=m/V(这是实验原理),分别称量质量、测出体积,然后用公式来求。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一般先测质量,后测体积,防止产生误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