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丙二酸二甲酯和异丙叉丙酮迈克尔加成后,再碱性环合,脱去羧基即可。
2、据全球百科了解,具体如下:在实验室范围内,它可以通过1,3-环己二酮从间苯二酚生产。环己酮是由茴香醚的桦木还原后经酸水解得到的,它可以通过α-溴化,然后用碱处理,从环己酮得到。
-环己二酮烯醇式是酸性的α-质子。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1,3-环己二酮烯醇式是酸性的α-质子。1,3-环己二酮烯醇式化合物具有酸性的α-质子,在不同的PH值下进行质子的转移,形成酮式和烯醇式。
-环己二酮;1,3-Cyclohexanedione;Dihydroresorcinol;1,3-Dioxocyclohexane 分子式:C6H8O2 分子量:1113 CAS号:504-02-9 性质:棱状晶体。熔点105-106℃。
acac的异构,就烯醇式那个,羟基氢跟β羰基有氢键成六元环,1,3-环己二酮没有,所以acac的氢不好掉一点。还有环的形状使α氢更裸露,环的键也不能随便摆动,所以碱进来拔氢的空阻更小,这个可能也有关系。
取五种物质少量,分别进行银镜反应,若产生银镜,则为乙醛,甲酸,和苯甲醛。若无银镜,则为丙酮和苯酚。再取产生银镜的三种物质少量,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若产生气泡,则为甲酸。
要使用化学方法鉴别这些化合物,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酸碱滴定法:苯酚和苯甲醛可以使用酸碱滴定法进行鉴别。将样品溶解在水中,加入一滴酚酞指示剂,然后滴入稀盐酸。苯酚会转变为淡红色,而苯甲醛则不会改变颜色。
苯甲醛和苯乙醛鉴别方法是怎样的 取适量的苯甲醛和苯乙醛,将其分别与碘反应,如果产生了黄色结晶且有特殊气味散发的话,说明是苯乙醛,而没有反应的话,就是苯甲醛。
苯乙醛可以发生碘仿反应生成具有特殊气味的黄色结晶碘仿,而苯甲醛不能与碘仿反应。新制氢氧化铜,热水浴,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苯乙醛,无明显变化的是苯甲醛。
异丙醇。斐林试剂 ——砖红色固体(氧化亚铜)——甲醛、乙醛 ——无明显现象——丙酮、异丙醇,把2号3号交叉一下就有结论了。与水分层:苯甲醛——有碘仿反应 ——斐林试剂变红。乙醛 ——斐林试剂不变红。
分别加入托论试剂并微热,有银镜产生的是苯甲醛(鉴别芳香醛不能用斐林试剂);向其余两个中加入金属钠,有气泡产生的是苯甲醇,另一个是苯乙酮。
醛基是有毒性的,酮基没有毒性。羰基中的一个共价键跟氢原子相连而组成的一价原子团,叫做醛基,醛基结构简式是-CHO,醛基是亲水基团,因此有醛基的有机物(如乙醛等)有一定的水溶性。
也用作染色和褪光丝的均化剂,擦亮金属的脱脂剂,木材着色涂漆,可用环己酮脱膜、脱污、脱斑。
-环己二酮的酸性为强酸,环己二酮是一种化学品,化学式是C6H8O2。无色油状物。熔点38-40℃,沸点193-195℃,85℃(3kPa)。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水。
环酮和乙醇钠反应机理如下:环己酮6号碳的α-H被醇钠拔掉,形成碳负进攻甲酸乙酯羰基碳,碳氧双键打到氧上形成氧负,再打下来,乙醇负离子作为离去基团离去。生成2-甲基-6-醛基-环己酮。
在乙醇钠的催化下,己二酸二乙酯发生分子内的claisen缩合反应,生成环戊酮-2-甲酸乙酯。由于产物的酸性比醇钠更强,所以它一经生成就会与一分子醇钠反应得到烯醇钠盐。
水解。环己二酮,在甲醇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回流2到5h,水解。
环己二酮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和苯酚钠。具体解释如下:酮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和苯酚钠,该反应是一个水解反应。
环己二酮在碱性条件下反应是法沃斯基重排,是α-卤代酮在碱作用下重排为羧酸衍生物(如羧酸、酯和酰胺)的反应,使用碱可以是氢氧根离子、醇盐负离子或胺,产物分别为羧酸、酯和酰胺。
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若产生气泡,则为甲酸。剩余两种物质进行碘仿反应,若产生黄色沉淀,则为乙醛,剩余一种就为苯甲醛 取未产生银镜的两种物质,加入少量三氯化铁溶液,若产生紫色,则为苯酚,剩余则为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