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如果质量正常而体积偏小,那么密度值就会偏小。 如果体积的测量受到影响,导致体积值偏大,那么密度值就会偏小;如果体积偏小,密度值则偏大。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先测量体积,然后再“捞”出来测量质量,由于体积测量时包含了物体的一部分质量,因此测量的质量会偏大,进而导致密度偏大。
当天平物体放在右边,砝码放在左边,调节了游码以后平衡会偏小,比实际质量小游码示数的两倍,如果不调节游码正好平了就不会小了。2当用量筒测时,俯视是看到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根据公式密度会变小。3如果在测时,如果先测体积再测质量,测完体积用量筒向外到时,肯定时到不干净的,密度就会变小。
注意看,先测量的体积是准确的,后测量的质量由于沾水导致偏大,根据公式,所以密度偏大。所以排水法测小石块的密度,一定要先测质量,再测体积,这样就不沾水了。
密度计读数下大上小是因为F浮=G=mg=ρgV,密度计进入液体越深,排开液体的体积V也就越大,而g一定,故此时液体的密度就越小。
木块吸水时,体积增大,而质量在入水已经测量了,不受影响,这样,根据公式p=m/v,测出密度偏小,而不是偏大。为了减小误差,可以用石蜡涂上一层防水层。
将木块放在,装有水的量桶中因为木块具有吸水性,使得测量的结果V2比真实值小,物块体积的测量值 V=V2-V1减小,(v2 放入木块后量筒的读数,V1 放入木块前量筒的读数)所以,木块放在装有水的量桶中测体积是测出来的体积会偏小。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参照有关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学会记录、分析数据。 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会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如果你第二次放入的不是第一次的木块,那么第二次的示数就应当比真实值偏低。因为第一次木块浸润后带走了一部分水,所以第二次的示数就会变小。但如果你是将同一块木块反复浸润,那么数值变化应该不会太大。因为木头吸水后体积的收缩可以忽略不计。
⑵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 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cm3。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82cm,乙测得结果为1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反之,如果质量正常而体积偏小,那么密度值就会偏小。 如果体积的测量受到影响,导致体积值偏大,那么密度值就会偏小;如果体积偏小,密度值则偏大。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先测量体积,然后再“捞”出来测量质量,由于体积测量时包含了物体的一部分质量,因此测量的质量会偏大,进而导致密度偏大。
注意看,先测量的体积是准确的,后测量的质量由于沾水导致偏大,根据公式,所以密度偏大。所以排水法测小石块的密度,一定要先测质量,再测体积,这样就不沾水了。
木块吸水时,体积增大,而质量在入水已经测量了,不受影响,这样,根据公式p=m/v,测出密度偏小,而不是偏大。为了减小误差,可以用石蜡涂上一层防水层。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由于实验方法不够完善会导致的误差叫系统误差。对测密度的误差分析,只要分析出在实验过程中,质量和体积有没有测大了还是测小了,再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密度测大了还是小了。三种实验方案的误差分析:方案一先测水的体积,然后倒入测量出质量的空烧杯中测总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物理量之一,表示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大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测量物体的密度是很常见的实验,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实验仪器、测量方法等等,测量得到的密度值与真实值存在误差。因此,对于这类实验,需要做出误差分析,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密度测量分为固体密度的测量和液体密度的测量,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或其他原因会使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产生偏差,分析其原因的方法步骤为:第一步,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是质量还是体积不准确;第二步,分析不准确的物理量是偏大还是偏小;第三步,由密度测量的原理判断密度p=m/v.是偏大还是偏小。
1、偏大。密度=质量÷体积 ρ=m/v 砝码有磨损,即实际质量小于50克,会导致被称量物品测量值大于实际值。体积一定时,质量偏大,则测得的密度也偏大。
2、把被测物体放在 里,用镊子向 里加减 ,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 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 。
3、年全国复赛)有一块金、铜合金块,总质量为185克,合金块的体积为15厘米3,已知ρ金=13×103千克/米3,ρ铜=9×103千克/米3,则可知此合金含金___克。
4、09天水)体育课上用了多年的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些,但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C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重力 填空题 (12成都)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 甲的密度是 g/cm3。
如果体积的测量受到影响,导致体积值偏大,那么密度值就会偏小;如果体积偏小,密度值则偏大。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先测量体积,然后再“捞”出来测量质量,由于体积测量时包含了物体的一部分质量,因此测量的质量会偏大,进而导致密度偏大。
注意看,先测量的体积是准确的,后测量的质量由于沾水导致偏大,根据公式,所以密度偏大。所以排水法测小石块的密度,一定要先测质量,再测体积,这样就不沾水了。
石头有吸水性。石头吸水,所测密度偏大,因为石头的体积不会增大,而整个的重量增大,因此测得的密度也增大,反之石头不吸水则会密度偏小。密度指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反映物质体积与质量特性关系的物理量。
测体积时,将固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固体不能吸水,如果在固体外包上塑料膜会造成测得的体积偏大,从而造成密度偏小。
因为密度=质量/体积,而此实验是通过测量量筒中的水的前后读数差来表示石头的体积。但是石头会吸水,当把石头拿出来之后,量筒里嗯水比放入石头之前少了,造成水的读数差偏大,即测量到的石头体积偏大了,所以密度偏小了。
确实是偏小 举个例子,比如你的砝码是50克,生锈以后假设质量是51克,放在天秤上可以称量51克的东西。然后这51克的东西,你读数的时候读的是砝码标示的重量是50克,在填写这个东西的质量的时候写的是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