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镓(Gallium)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ⅢA族,是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其元素符号为Ga,原子量为6723。 镓的熔点较低,而沸点较高。纯液态镓具有显著的过冷现象,即在达到熔点之前不会固化,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形成氧化膜。
2、Ga是镓的元素符号。淡蓝色金属,在276℃时变为银白色液体。液态镓很容易过冷即冷却至0℃而不固化。微溶于汞,形成镓汞齐。镓能浸润玻璃,故不宜使用玻璃容器存放。受热至熔点时变为液体,再冷却至0℃而不固化,由液体转变为固体时,其体积约增大2%。硬度5~5。
3、化学元素中Ga代表的意思是镓。镓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元素符号为Ga。它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ⅢA族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31。下面详细解释关于镓的相关信息:镓在地壳中的含量较低,但在各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首先,镓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工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4、Ga是镓的元素符号,镓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原子序数是31,是一种弱性金属,也是一种柔软的蓝白色金属,相对原子质量672,原子序数31,由布瓦博德朗在1875年在法国发现。Ga在276℃时变为银白色液体。液态镓很容易过冷即冷却至0℃而不固化。微溶于汞,形成镓汞齐。

镓字 金字旁加一个家字组成的字是“镓”。详细解释如下: 字形结构:“镓”字属于左右结构的汉字,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家”字。在汉字中,金字旁通常与金属有关。 字义解读:“镓”是一个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Ga,原子序数为31。
镓jiā一种金属元素,质地柔软,可制合金笔画数:15;部首:钅;笔顺编号:311154451353334笔画顺序:撇横横横折捺捺折横撇折撇撇撇捺详解镓_jiā【名】一种稀有蓝白色三价金属元素,在低温时硬而脆,而一超过室温就熔融。
汉字镓的基本信息如下:拼音显示为jiā,它属于钅部首,该部首下的笔画共计10画。从整体来看,镓字的总笔画数为15画。如果需要查看繁体字版本,它的部首变为金,部外笔画同样为10,但总笔画数会增加到18画。在输入编码方面,五笔86的编码是QPEY,而五笔98的编码则是QPGE。
镓的汉字写法为镓,正确的读音是jiā。在日常交流和学术讨论中,准确使用其名称是非常重要的。 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镓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它在常温下能够保持稳定的物理状态,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这种稳定性使得镓在电子工业、光学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镓读音:jiā。镓汉语拼音:jiā;汉字注音:ㄐㄧㄚ;镓的部首:钅;部外笔画:10;笔画总数:15;笔顺读写:撇、横、横、横、折、捺、捺、折、横、撇、折、撇、撇、撇、捺。镓是一种金属元素,质地柔软,可制合金。是一种稀散元素,无独立矿床。主要从炼锌废渣和炼铝废渣中回收提取。
镓读作:jiā 声母j,韵母a,声调一声。部首钅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5画 五笔86QPEY,五笔98QPGE,仓颉OPJMO 郑码PWGQ 一种金属元素,质地柔软,可制合金。
1、镓的物理性质:淡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为28摄氏度,液态镓遇冷易冷却,微溶于汞,相对原子量为6723,沸点为2204摄氏度,密度为91克每立方厘米,硬度在5至5之间。
2、镓的化学性质与锌和铝相似,属于两性元素,能够溶于酸和碱。镓的化学活性与铝相近,但比铝略低。镓在室温下不溶于硝酸,但会在热的硝酸、高氯酸、氢氟酸和王水中溶解。随着纯度的提高,镓在酸和碱中的溶解速度会减慢。
3、镓的这一特性又决定了其地球化学性质的另一面,即镓在氧化条件下地球化学性质与铝和铁尤其是与铝相似,具有强的亲石(亲氧)性质。这是镓与其它分散元素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也使得镓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地质作用中去。
4、首先,从物理性质方面来看,镓是一种柔软的银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它的熔点相当低,仅为276℃,这意味着在手掌中就可以轻易使其熔化。然而,其沸点却非常高,达到了2403℃,这种高沸点使得液态镓能够在较高温度下保持稳定。
5、镓金属简介(Gallium,旧译作鉫、锞)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Ga,它的原子序数是31,是一种弱性金属。在自然界中常以微量分散于铝矾土矿、闪锌矿等矿石中。镓金属的物理性质 镓非常柔软,富有延展性,固态时为青灰色,液态时为银白色。
是固态 30度左右呈液态。金属镓是银白色稀有金属。密度904克/厘米3。熔点278℃。沸点2403℃。化合价2和3。第一电离能999电子伏特。凝固点很低。由于稳定固体的复杂结构,纯液体有显著的过冷的趋势,可以放在冰浴内几天不结晶。质软、性脆,在空气中表现稳定。
金属镓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它在常温下呈现液态,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元素。这种特殊的物理状态使得它在许多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金属镓还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使得它在电子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金属镓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半导体产业。
金属镓呈银白色,质软,在与人体相当的温度(37℃)下便熔化成液体。镓的熔点低但沸点很高,是液态范围最大的金属,其熔点为278℃,沸点为2403℃,26℃时密度为904g/cm3。 常温下,镓在空气中很稳定,因为其表面会形成一层薄氧化膜,即使在达到红热程度时也会与空气隔绝而不会被氧化。
金属镓是一种银白色的稀有金属,其在常温下是固态。镓的密度为904克/厘米,熔点为278℃,而沸点则高达2403℃。在化学性质上,镓的化合价通常为2或3。其第一电离能约为999电子伏特。镓的凝固点非常低,纯净的液态镓甚至能在冰浴中保持过冷状态数天而不结晶。
在常温下,镓能够呈现液态,因为其在极低温度下仍为固体,但在较高温度时会迅速融化。这种特殊的物理状态使其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镓的导电性能也非常出色,这使得它在制造各种电子器件时具有很高的价值。
镓能够腐蚀多种金属,包括钢、铁、铝、锑和铜。由于镓在常温下(30摄氏度)即可熔化成液态,这使得它能够与其它金属形成合金,并因此腐蚀这些金属。因此,在使用镓时不能使用金属容器。镓,化学符号Ga,是一种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其原子量为6723。镓的熔点非常低,而沸点则相对较高。
1、镓 不是生僻字。镓 【基本解释】一种金属元素,质地柔软,可制合金。镓元素符号Ga,原子序数31,是第四周期ⅢA族元素。密度为904克/立方厘米,熔点为276°C (3091 K,857°F),沸点为2204°C (2477 K,3999°F)。固体镓为蓝灰色,液体镓为银白色。
2、镓:一种稀有蓝白色三价金属元素。(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810次)镓表示金属元素,意义优美。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桃夭李艳 金属元素”。
3、椤镓沩。生僻字又称冷僻字,指不常见的或人们不熟悉的汉字,自从有汉字以来,汉字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约为3500至4500字,因为其中有些符号,现在也不能确定是不是文字,或者那个时代的生僻字,给今天甲骨文字数的统计制造了大麻烦。
1、根据镓的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数量,就以计算其原子量,根据镓的核外电子排布可以计算它的原子半径以及键长,进而计算出摩尔体积,有了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就可以计算它的密度了。
2、另外,由于当时已知的卤族元素只有4种,碱金属却是5种,所以Md又推测存在一种比氟还轻的卤素,原子量是3。对于Md晚年的这些“非经验的毕达哥拉斯主义(non-empirical Pythagoreanism)”失手,Brock相比于其他科学史家的“他老朽了”的不客气的评判,还是打了个圆场。
3、连门捷列夫所说的类铝是一种易于挥发的物质,将来一定有人用光谱分析法把它查出来也应验了。只不过门捷列夫预言类铝的比重是59,而布瓦博德朗测定镓的比重是47。门捷列夫当即给布瓦博德朗写了一封信:“镓就是我预言的类铝,它的原子量接近68,比重是59,请你再试验一下,也许你那块物质还不纯。
4、高温下,镓能与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而在固态转变时,膨胀率高达1%。因此,镓的储存需特别注意,通常选择塑料容器。布瓦博得朗的发现对化学元素周期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测定结果显示,镓的比重与门捷列夫的预测略有出入,这促使科学家们重新审视并确认了元素周期系的准确性。
5、历史:镓是化学史上第一个先从理论预言,后在自然界中被发现验证的化学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