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酚羟基是吸电子的,产生吸电子的诱导效应。但是当它连接在一个不包含碳(如苯环碳)上,就会出现p-π共轭,产生供电子的共轭效应,即是推电子的,所以但甲基和酚羟基处于邻位或者对位的时候,甲基上就有可脱离的活泼电子,这样就可以和溴起取代反应了。
2、邻甲苯酚与溴的反应条件下,酚羟基的邻对位肯定会被取代,形成溴代邻甲苯酚。甲基的邻对位可能会被溴取代,但是甲基上的氢不会被取代。根据邻甲苯酚的分子结构,甲基和酚羟基是位于苯环上的两个取代基。
3、甲基与酚羟基都是苯环上的邻对位活化基团 但酚羟基的给电子效应远强于甲基(氧原子虽然电负性大,诱导效应是吸电子的。但由于与苯环碳原子是同周期的,共轭给电子效应更强。
4、mol邻甲苯酚只能与2mol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因为酚羟基的一个邻位被一个甲基占据了。
5、你好,苯环上的羟基使苯环活化,使得可以和浓溴水反应,但是主要是邻对位。当苯环上有大于1个的羟基时,能不能与溴反应,还需要看羟基的邻对位有没有氢,如果没有氢就不能反应。比如苯六酚。除此之外,羟基的邻对位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占了也不能反应。
6、苯环上连有甲基等烷烃基:(1)光照为条件时,纯溴,取代在侧链上 (2)三溴化铁为催化剂时,纯溴,取代在苯环上 苯环上连有烯烃、炔烃基时:高中阶段主要掌握侧链的双键、三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即可。
但是苯环上连有的叔甲基(也就是你说的连有三个氯原子的情况)就不能被氧化,不能生成-COOH。
由于酚羟基是吸电子的,产生吸电子的诱导效应。但是当它连接在一个不包含碳(如苯环碳)上,就会出现p-π共轭,产生供电子的共轭效应,即是推电子的,所以但甲基和酚羟基处于邻位或者对位的时候,甲基上就有可脱离的活泼电子,这样就可以和溴起取代反应了。
这个苯环上的溴代表它可以连接在乙基的邻位、间位或对位。所以它代表的是这三种同分异构体。因为这样写就各种简便了,节省了。
不是这样说的,苯环上的取代基如果属于邻对位定位基如甲基、羟基等,溴主要取代它们的邻对位,但若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属于间位定位基如硝基、羧基等时,此时卤代,溴主要取代间位。
1、有机物命名时甲基在前。系统命名法中,溴应该在主链位置上,甲基应该在支链位置上,命名时先支链再主链。因此,甲基在前,溴在后。一般有机化学品在命名时,根据其官能基团的活泼程度来确定先后序列的。
2、溴的编号更小。在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中,溴的英文名称为bromine,甲基的英文名称为methyl。按照字母顺序,bromine在methyl之前,因此溴的编号更小。
3、第一个是因为从左往右是2号位是甲基,从右往左2号位是氯原子,这个时候氯原子是优于甲基获得更小的编号的。(原因:当主链上有多种取代基时,由顺序规则决定名称中基团的先后顺序。一般的规则是:比较主链碳原子上所连各支链、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的大小,子序数较大者为“较优”基团。
4、根据最新版的命名规则,甲基为methyl,溴为bromo,b在m前面,所以应该是1-溴-1-甲基环己烷。
5、因此,当它们位于异侧且都处于平伏键位置时,空间位阻最小,分子能量最低,从而形成了最为稳定的优势构象。这种构象不仅符合环己烷的椅式构象规则,也体现了取代基之间空间效应的最优化。
6、列出次序为氟、氯、溴、碘。比较主链碳原子上所连各支链、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的大小(同位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原子序数较大者为“较优”基团。序数越大,顺序越高。注:通常情况下,序数越大,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故也可比较相对原子质量。

甲基为邻对位定位基,溴为间位定位基。新取代基团会在甲基的邻对位、溴的间位,所以2溴甲苯的4位、4溴甲苯的3位会被新的基团所取代。
邻对位定位取代基:当苯环上已带有这类定位取代基时,再引入的其它基团主要进入它的邻位或对位,而且第二个取代基的进入一般比没有这个取代基(即苯)时容易,或者说这个取代基使苯环活化。这类取代基中直接连于苯环上的原子多数具有未共用电子对,并不含有双键或三键。
当苯环上存在邻对位定位取代基时,新引入的取代基倾向于进入这些位置,因为这些取代基的存在使苯环活化。这些取代基通常含有未共用电子对,没有双键或三键。它们的定位效应按以下顺序逐渐减弱:-N(CH3)2, -NH2, -OH, -OCH3, -NHCOCH3, -R, Cl, Br, I。
在考虑两个取代基的定位效应时,新取代基通常会进入能够增强定位作用的位置。如果两个取代基的定位效应不一致,第三个取代基的位置主要由定位效应较强的取代基决定。总之,苯环的取代定位规律并非绝对,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预测取代反应的主要产物,从而指导合成路线的设计,提高产率和减少分离难度。
苯环上有三个不同取代基甲基,羟基,醛基,其命名规则为:甲基、乙基等简单烷基的“基”字可以省去。(如:1,2-二甲苯)。
1、苯上连有-OH、-NH2等使苯环活化的基团后,都能在邻、对位上与溴水反应 苯上连任何基团,在催化剂作用下,都能与液溴反应,只是连有-NO2等使苯环钝化的基团后,反应条件要高些。
2、碳碳双键,碳碳三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及其同系物在铁做催化剂时,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3、一般邻、对位定位基与苯环相连的原子上都只有单键(苯基例外),间位定位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上有双键或正电荷(CF3除外)。同时可以这么记:一般推电子基是邻对位定位,吸电子基是间位。对不同活性的取代基,与液溴和溴水反应的难易不同。比如苯酚容易和溴水反应,但是甲苯之类却很难。
①甲苯上的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用系统命名法叫做苯甲基溴,习惯命名法叫溴苄。②甲苯中苯环上与甲基相邻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用系统命名法叫2-甲基溴苯,习惯命名法叫邻溴甲苯。③甲苯中苯环上与甲基处于间位上的氢被溴原子取代,用系统命名法叫3-甲基溴苯,习惯叫间溴甲苯。
甲苯(C6H5CH3)和溴(Br2)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代甲苯(C6H5CH2Br)。反应方程式如下:C6H5CH3 + Br2 C6H5CH2Br + HBr 在这个反应中,甲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其中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形成了溴代甲苯,并且产生了氢溴酸(HBr)。
看连在哪个碳上面:有1-溴甲苯,2-溴甲苯,溴甲苯,3-溴甲苯。
C7H7Br代表一溴甲苯的分子式,揭示了该化合物中含有一个溴原子和一个甲基取代苯环的结构。 一溴甲苯的结构式显示,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形成了C7H7Br的分子结构。 作为芳香化合物,一溴甲苯具有典型的溴代芳烃特性,包括强烈的催泪效应和不愉快的气味。
间溴甲苯,也被称为1-溴-3-甲基苯或间甲苯基溴,其英文名是3-bromotoluene。它的化学式是C7H7Br,分子量为1704,对应的CAS号是591-17-3,EINECS号为209-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