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也叫醋酸、冰醋酸,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主要成分。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点为16℃(62℉),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其水溶液中弱酸性且腐蚀性强,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乙酸是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另外乙酸可以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化学名称:醋酸,也称为乙酸。醋酸的化学名称及基本性质 化学名称 醋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分子量为60.05 g/mol。在实际应用中,醋酸通常以乙酸的形式出现。基本性质 醋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和酸味。
乙酸分子简式为C2H4O2。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即①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②能与金属反应③能与碱反应④能与碱的氧化物反应⑤能与盐反应。乙酸是一种弱酸,也是一种有机酸,它的酸性比碳酸强。
物理性质:乙酸在常温下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酸味的无色液体;乙酸的熔点为15C (286 K).沸点111C (392 K).纯的乙酸在低于熔点时会冻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呈弱酸性.乙酸盐也易溶于水。
吴开芬u引利用超滤法对靛蓝染料的废水进行处理,可实现染料的高浓度溶液的直接回用,透过液则可作为中性水被再循环利用。Soma等人mo利用氧化铝微滤膜,对不溶性染料废水进行过滤时的截留率高达98%。
废水中含有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直接染料等多种染料及助剂,其pH值为12~1水温约为40℃,为保证进水水质稳定,采用延时继电器控制提升泵每隔1 h采水1次,其综合水质如下: COD为1 000~2 800 mg/L、BOD5为300~500 mg/L、SS为150~200 mg/L、色度为300~1 000倍。
混凝法是印染废水处理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两种。常用的混凝剂有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混凝法对去除COD和色度都有较好的效果。混凝法设置在生物处理前时,混凝剂投加量较大,污泥量大,易使处理成本提高,并增大污泥处理与最终处理的难度。
芬顿(Fenton)试剂法是氧化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方法,Fenton试剂(Fe2+/ H2O2)体系反应原理是H2O2在 Fe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具有极高氧化电位的羟基自由基(OH),OH氧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因此染料生产废水的处理.应根据废水的特性和对它的排放要求.选用适当的处理方法。例如:去除固体杂质和无机物,可采用混凝法和过滤法;去除有机物和有毒物质主要采用化学氧化法、生物法和反渗透法等;脱色一般可采用混凝法和吸附法组成的工艺流程,去除重金属可采用离子交换法等。
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多数是将混凝法设置在生物处理之后。其COD去除率一般为15%~40%。当原废水污染物浓度低,仅用混凝法已能达到排放标准时,可考虑只设置混凝法处理设施。2.化学氧化法 纺织印染废水的特征之一是带有较深的颜色。主要由残留在废水中的染料所造成。
1、热量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生活中所遇到的热量传递现象往往是这三种基本方式的不同主次的组合。热传导发生在固体内部,也可发生在静止的液体和气体,在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之由于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热量传递。
2、热量传递主要有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对流和热辐射。传热可以以其中一种方式进行,也可以同时以两种或三种方式进行。根据传热介质的特征,热量传递的过程又可以分为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导热 导热是指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而产生热量传递的方式。
3、①热传导:热量从系统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由一个系统传到另一系统的现象叫做热传导。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气体或液体中,热传导过程往往和对流同时发生。
4、热传导:有温度不同的质点在热运动中引起的,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均能产生。单纯的导热仅能在密实的固体中发生。热对流:对流式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和而传地热能。包括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
5、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分别是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传导:温度不同物体(一般是固体)相接触传递热量。热对流:热对流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冷热流体相互掺混而发生热量传递的方式。这种热量传递方式仅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由于流体中的分子同时进行着不规则的热运动,因此对流必然伴随着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