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苯)和液溴在Fe(实质是Br2与Fe反应生成的Fe3+)作为催化剂条件下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乙烷(甲苯)与溴蒸气在光照条件下在甲基上发生取代反应。苯,乙烷,甲苯都不与溴水反应。
甲苯和溴水不发生反应,但甲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而使溴的甲苯溶液与水分层,溴的甲苯溶液密度比水小,且呈橙红色,位于水的上层。(不是化学反应,而是物理变化。
不会发生反应。含有苯环的物质只能与液溴在溴化铁做催化剂情况下发生溴代反应。甲苯上的甲和基上的氢原子比苯环上的氢更活泼,容易和氯气或者是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苯的同系物都不能和溴水反应,但是可以和液溴反应。

加入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N-二甲基-甲基苯胺;2)剩余三种物质用兴斯堡反应鉴别。加入苯磺酰氯,N,N-二甲基丁胺不反应,仍为油状;其余两种生成沉淀,在此二者中加入氢氧化钠,溶解的是丙胺。
产生白色沉淀。n-甲基苯胺和溴水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二苯胺无沉淀产生,加饱和溴水苯胺生成白色沉淀,其他三种物质不产生沉淀;加入HNO2,N-甲基苯胺生成淡黄色。
乙腈和N,N-二甲基苯胺不能生成苯乙酮,苯乙酮由苯与乙酸酐反应制得,或由乙苯氧化制得,也可用乙酰氯与苯在三氯化铝作用下经傅氏反应制得。
1、取代消耗1 mol Br2,共有3个位置被取代,消耗3 mol Br2(酚羟基的邻对位都能被Br取代)1 mol 双键,加成消耗1 mol Br。
2、你好!1摩尔酚类消耗1摩尔钠或溴。如有需要可以继续讨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3、题目中有1mol碳碳双键和3mol酚羟基,可得与6mol溴反应.氢气与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1个碳碳双键反应1个氢气,一个叁键反应2个氢气,1个苯环反应3个氢气。
4、两个甲基相同,4个苯环上氢原子相同,结构中核磁共振氢谱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6:4,正确;C、苯环中酚羟基的邻对位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与溴反应加成反应,共可消耗2molBr 2 ,错误;D、正确。
5、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溴水,只出现白色沉淀。
1、苯环上已有的取代基叫做定位取代基。当苯环带有邻对位定位取代基时,引入的其它基团主要进入它的邻位或对位,而且这个取代基使苯环活化。这类取代基中直接连于苯环上的原子多数具有未共用电子对,并不含有双键或三键。
2、两个甲基在苯环上的取代形式有三种,分别为:邻、间、对。那么每种形式的二甲基苯环上的一代溴物在剩余的苯环的四个位置上有两种不同的取代形式(以甲基为参照,分别为邻和对两种),那么这样的话一共就有六种形式。
3、苯环上已有的取代基叫做定位取代基。 邻对位定位取代基 ①概念:当苯环上已带有这类定位取代基时,再引入的其它基团主要进入它的邻位或对位,而且第二个取代基的进入一般比没有这个取代基(即苯)时容易,或者说这个取代基使苯环活化。
4、看苯环上的取代基是邻对位取代基还是间位取代基。邻对位取代基有活化苯环的功能,卤原子除外。间位取代基是抑制类,两种共存时主要看邻对位。两种取代基所引导的位置,一样的位置相互促进,不一样都有可能。
5、溴是弱邻对位定位基,硝基是强间位定位基。取代位置为溴和硝基定位效应重叠的位置优先,无重叠时根据邻对位定位基优先原则,由溴来定。
6、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反应过程中,卤素分子在苯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异裂,卤素的一部分进攻苯环,另一部分与催化剂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