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团密度差异较大的水体之间的交换。密度大的水体在底层向密度较小的水体流动,密度较小的水体在表层向密度较大的水体流动。严格说来,底层的叫密度流,表层的是补偿流。如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的曼德海峡处就有这样的洋流交换。
地中海-大西洋密度流,表层流向为大西洋流向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密度流,表层流向为红海流向印度洋。大西洋-波罗的海密度流 ,表层流向为大西洋流向波罗的海。注意密度流的成因是盐分的大差异。一般情况下,盐度高的洋流总是在表面流向盐度低的洋流。
其中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风海流、密度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两种。这样,也就可知道“上升流一般的成因又是什么”的问题了。

陆地上的沉积物重力流以碎屑流为主,由于地表的风化剥蚀作用,陆上沉积物重力流极容易破坏而不能很好地保存;水下的沉积物重力流形成在湖泊、海洋等地球表面的低洼地带,因未遭受剥蚀而得以长期保存下来。
重力流沉积物的形成多属于事件性沉积作用,其起因于一定的触发机制,如洪水、地震、海啸、风暴和火山喷发等。沉积物重力流可以分为水下的和大气的两大类。水下沉积物重力流是指在水体底部流动的沉积物与水混合的高密度流体。
形成湖泊沉积物重力流沉积的机制有两种,一种是洪水成因的,一种是滑塌成因的。一般在坡度较陡的地区,山区洪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沿补给水道入湖形成沉积物重力流,即洪水重力流。这种重力流往往具有碎屑流的性质,因此可以在补给水道下部发生碎屑块体沉积,形成杂基支撑砾岩。
当这种流体在斜坡上聚积时,其位能大于与底面或与水体界面的摩擦阻力时,便产生流动,逐渐形成高速的重力流。 在水体中,由于盐度的差异(如河口湾中的盐水楔)和温度的差异(如冰雪融水流入湖中形成的冷流、海洋中的寒流等)形成的密度差,都可产生密度流。含大量碎屑物质的重力流是密度流的一种。
按照沉积环境可分为陆上重力流(可形成冲积扇等)、水下重力流(可形成各种湖底和海底重力流沉积)和过渡型重力流(可形成扇三角洲)。
1、牵引流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牵引流和重力流两种流体,在机械搬运和沉积方式、机理上表现最为明显。牵引流不但可以搬运碎屑物质,而且还可以搬运溶解物质;不仅有机械沉积作用,而且还有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而重力流占绝对优势的是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2、机械沉积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碎屑物质,因为介质物理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堆积的过程。这种介质物理条件的改变,包括流速、风速的降低和冰川的消融等。化学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溶解在水体中的物质通常呈胶体或真溶液两种状态。胶体凝聚可沉积形成粘土矿物、磷酸盐类、铝土矿、铁矿和锰矿等。
3、使沉积物发生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主要是流水、风、冰川、重力和生物,按搬运方式可分为机械搬运、化学搬运和生物搬运。
4、搬运作用是指河水在流动过程中,能够搬运河流自身侵蚀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搬运的物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碎屑物,占比大;另一种是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占比小。机械搬运受河流流量、流速的影响,同时也与流域内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相关。沉积作用发生在河流搬运能力下降时。
5、物理搬运和沉积作用包括牵引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重力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一)牵引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牵引流是使碎屑颗粒主要呈推移状态搬运的流体,包括各种流水(河流、波浪、潮汐流、沿岸流、滨岸流)和风。
6、碎屑物质的搬运与沉积作用是一种机械作用,它受流体力学规律的支配。搬运碎屑的介质有流水、冰川、风、海湖波浪等,流水是陆地上最重要的搬运介质。
水的粘度约为98×10-3Pa·s。在压强为10325k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水的动力粘度为01×10^(-3) Pa·s。粘度在数值上等于面积为1_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因之间存在的流体互相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不同流体的粘度数值不同。
水的粘度约为98×10-3Pa·s。在压强为10325k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水的动力粘度为01×10^(-3)Pa·s。粘度在数值上等于面积为1㎡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因之间存在的流体互相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不同流体的粘度数值不同。
在0°C时,水的粘度为7921厘泊或7921x10^3 Pa-s。 在20°C时,水的粘度为0000厘泊或0000x10^1 Pa-s。 在21°C时,水的粘度为0.9810厘泊或0.9810x10^2 Pa-s。 在22°C时,水的粘度为0.9579厘泊或0.9579x10^3 Pa-s。
℃下水的密度为0.997×10kg/m,水的粘度为002mPa·s。计算公式:τ=ηdv/dx=ηD(牛顿公式),其中η与材料性质有关,我们称为“粘度”。牛顿流体:符合牛顿公式的流体,粘度只与温度有关,与切变速率无关,τ与D为正比关系。
水的粘度大约为98×10^-3 Pa·s。在标准大气压(10325 kPa)和20℃的条件下,水的动力粘度为01×10^-3 Pa·s。粘度定义为面积为1平方米、间距为1米的两块平板以1米/秒的速度相对运动时,其间流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内摩擦力。
水的粘度约为98×10-3Pa·s。在压强为10325k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水的动力粘度为01×10^(-3) Pa·s。粘度在数值上等于面积为1㎡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时,因之间存在的流体互相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不同流体的粘度数值不同。
1、奥氮平(Osmium tetroxide)是已知最重的液体,其化学式为OsO4。这种液体呈无色至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极高,约为水的两倍,使其成为已知密度最大的液体之一。在实验室环境中,奥氮平通常用作染料、催化剂以及显微镜样品的固定剂。
2、最重的液体是奥氮平(Osmium tetroxide),其化学式为OsO4。奥氮平是一种无色至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非常高的密度。其密度约为两倍于水,属于目前已知的密度最大的液体之一。由于奥氮平的高毒性和刺激性,它通常在实验室中用作染料、催化剂和显微镜样品的固定剂。
3、在日常环境中,密度最高的液体是水银,也称汞。这种液态金属的密度是水的15倍,因此在所有液体中它占据首位。汞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Hg,原子序数为80。它的银白色外表与高密度使其成为许多工业应用的理想选择。
4、密度最大的液体是汞,汞在常温下呈液态,色泽如银,故俗称“水银”。汞是在正常大气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汞的熔点是零下387t,沸点是356t,密度是159克/立方厘米。汞最常用来制造工业用化学药物以及在电子或电器产品中获得应用。
1、流体的流动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层流:流体以分层的方式流动,各层之间仅相对滑动,没有横向混合。层流中,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有规则的,如直线。 湍流(紊流):当流速超过一定阈值时,流体层开始混合,产生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湍动,形成涡旋等无规则运动。
2、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形态主要分为层流和湍流两种。 层流的特点是流体质点在管道中平行移动,互不混合,形成一层层的同心圆筒状流动。 层流又称为滞流或粘滞流。 湍流表现为流体质点不仅在管道中向前流动,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会发生随机变化。
3、流体流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层流和紊流。层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呈现分层流动的状态,各层流体之间互不混合,流动稳定。层流的流线清晰可辨,流体运动规律较为简单。
4、流体流动类型主要分为两种:层流和湍流。层流:定义:流体在管内低速流动时呈现层状流动,质点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平滑直线运动。特点:流速在管中心处最大,近壁处最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之比等于0.5。
5、流体流动有2种类型,即层流和紊流(湍流)。层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称为紊流。
6、层流和湍流是流体流动的两种基本类型。层流,也称为平行流,是一种有序的流动状态。在层流中,流体粒子以直线运动为主,仅在管壁附近存在旋转和扰动。层流通常出现在管内低速流动时,此时流体粒子在管道中心处速度最大,靠近管壁处速度逐渐减小。湍流,与层流不同,是一种无序、混乱的流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