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长恭详细资料大全

庄长恭(189125~19615),字丕可,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出生于福建泉州鲤城。1916年,他在泉州中学(即现今的泉州五中)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凭借地方奖学金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后转学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21年,庄长恭完成了芝加哥大学的学业,1924年获得博士学位。

庄长恭院士,这位杰出的科学巨匠出生于1894年12月25日,他的学术生涯始于1916年至1919年在北京农业专门学校的学习。之后,他在化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1924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获得了学士和博士学位。1925年至1931年,庄长恭担任沈阳东北大学化学系的主任教授,他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

庄长恭,1894年12月25日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16年至1918年,他在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求学,积累了初步的科学知识。之后,他远渡重洋,于1919年至1921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深造,荣获学士学位。延续学业,他于1921年至1924年在同一所学校攻读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庄长恭在化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甾体化合物合成与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探索上,留下了深远的足迹。

王胜平专利

1、马新宾、王胜平及郭宏利共同申请的专利甲基苯基草酸酯和草酸二苯酯的制备方法,专利号为ZL 02129210。此专利主要介绍了一种有效制备甲基苯基草酸酯和草酸二苯酯的工艺流程。

煤制乙二醇的核心技术工艺

煤制乙二醇的核心工艺主要依赖于草酸酯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煤的气化、变换、净化和分离,获得CO和H2。CO经过催化偶合生成草酸酯,再与H2进行加氢反应,最终精制成聚酯级乙二醇。

主要的煤制乙二醇工艺是“草酸酯法”,即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及分离提纯后分别得到CO和H2,其中CO通过催化偶联合成及精制生产草酸酯,再经与H2进行加氢反应并通过精制后获得聚酯级乙二醇的过程。

直接法:首先通过煤气化获取合成气(CO和H2),然后直接合成乙二醇。然而,这个过程的关键技术——催化剂的选择,长期来看工业化实现面临挑战。烯烃法:通过煤的气化、变换和净化得到合成气,接着通过甲醇合成和MTO工艺得到乙烯,再经环氧化、水合和精炼得到乙二醇。

甲基苯基草酸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