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硝基苯胺高温会碳化。硝基苯胺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硝基和苯环,其中的硝基含有高能键,易于发生热分解反应,在高温下会失去氨基和硝基,生成碳。所以,硝基苯胺在高温下会发生碳化反应。
2、苯胺不能直接硝化是因为苯胺还会被硝酸氧化成硝基苯,硝基是间位定位基,所以取代时产生的是间位的产物。
3、苯胺易被氧化,要注意,所以不能直接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所以需要保护氨基-NH2,但是又不能改变它的活化和定位性质。
4、化学反应。对硝基苯胺是黄色针状结晶,高毒,易升华,微溶于冷水,溶于沸水、乙醇、乙醚、苯和酸溶液,在强酸性条件下会产生生成氯化间硝基苯铵,属于化学反应。
1、答案:分别向这三种溶液中加入苯磺酰氯,无变化的是N,N-二甲基苯胺,再在有变化的两种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无变化的是N-甲基苯胺,有变化的是邻甲基苯胺。
2、三者分别和酸反应,所得的产物的再分别与NaOH反应,对甲基苯胺所得反应产物与NaOH反应溶解,N-甲基苯胺所得产物与NaOH反应产物不溶,NN-二甲基苯胺所得产物与NaOH不反应,无变化,仍为NN-二甲基苯胺。
3、【答案】:在三者中加入对甲苯磺酰氯、氢氧化钠溶液,析出固体者为N-甲基苯胺,溶于溶液者为对甲苯胺,不作用者为N,N-二甲基苯胺。
4、出现不同现象和不同产物,可以鉴别芳香族的伯、仲、叔胺。
1、N,N-二甲基苯胺,化学式C8H11N,结构简式C6H5-N(CH3)2 。N,N-二甲基苯胺能与高锰酸钾反应,容易被高锰酸钾氧化。
2、苯胺:加热,搅拌,说白了就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黄色或红棕色。
3、用钯作催化剂氢化时,生成环己酮和二甲胺。N,N-二甲苯胺易被氧化,用高锰酸钾氧化或在浓硫酸中190~200℃氧化时,得到四甲基二氨基联苯。在氯仿中用二氧化锰氧化时,生成N-甲酰甲基苯胺。用中性过氧化氢和过氧酸等氧化时,生成二甲基苯胺亚氧化合物[C6H5N(CH3)2O]。
4、如果水溶液有氧化反应或者还原反应就会使苯胺结构中的氨基变性出现黄变,氨基侧临支链上的基团给电子能力越强,越容易催化黄变发生。N,N-二甲基苯胺、三乙醇胺和DMF都容易随着储存时间变久受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变黄。碱性黄变在一些强还原剂存在时情况比较明显例如水合肼或者甲醛合次硫酸氢钠。
5、健康危害:毒性表现与苯胺相似,但比苯胺弱,皮肤接触可发生溃疡。吸收后导致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引起发绀。接触后可出现恶心、眩晕、头痛以及血液的影响。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1410mg/kg(大鼠经口);1770mg/kg(兔经皮)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将铁粉投入盐酸中,加热至90℃,搅拌下加入对硝基苯胺。加毕,于95-100℃反应0.5h,然后再滴加浓盐酸,使还原反应完全。冷却后,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至PH7-8,煮沸后趁热过滤,用热水洗涤滤饼。将滤液与洗液合并,减压浓缩,冷却结晶或减压蒸馏,得对苯二胺,收率95%。
N,N-二乙基对苯二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中文名称为N,N-二乙基对苯二胺,而其英文名称为N,N-diethyl-p-phenylenediamine。其分子结构独特,所有苯环C原子采用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而其他C、N原子则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形成稳定的分子结构。
由N,N-二甲基苯胺用亚硝酸处理成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再经还原而制得。
1、碱性强弱顺序应该是CBADE 碱性强弱是看中心原子的给电子能力以及和质子结合的能力,因为甲基是典型的供电子基团,因此数目越多,供电子能力越强,因此N上的孤对电子越活跃。而苯环和硝基苯都是吸电子基团,因此N上的孤对电子不活跃。
2、脂肪胺的碱性最强。吡啶的环给电子,苯胺和吡咯的环吸电子,而吡咯在环内,孤对电子参与共轭,苯胺孤对电子共轭部分较少。
3、碱性由强到弱(CH3)4N+OH-,CH3NHCH3 ,CH3CH2NH2 ,C6H5NH2,第一个就是强碱和氢氧化钠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