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 4 月,日本大本营命令侵略中国上海的第 13 军 团和侵略武汉的第 11 军团组织浙赣战役,东西夹击国民党第三战区部队,打 通浙赣铁路。
2、年的伊普尔战役中,德国首次大规模使用毒气,造成英法联军大规模中毒,促使各国开始研制化学武器。随后,神经性毒剂如沙林、梭曼和维埃克斯成为主要战剂,毒剂武器种类和使用方法不断升级,包括炮弹、炸弹、布撒器等。二战期间,苏联和美国也发展了生物武器,如火箭炮和集束弹。
3、年4月,日军在浙赣战役中,对于中国战俘注射伤寒病毒,然后将中国战俘释放,导致伤寒病毒在中国军队与浙赣地区快速传播。1942年3月27日,东南亚日军对于中国远征军使用毒剂炮弹,导致中国守军伤亡惨重,丢失阵地。
4、到了二战时,仅是臭名昭著的日本“731”部队就研制出天花、霍乱等多种生化武器,可通过空投、物品传递、空气传递等方式施放,使人产生发热、庖疹等症状,丧失行动能力直至死亡。这种生化武器伪装成流行病状,不易发现,致死率高,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损失。
5、真正在战场上用过的只有日本一家,在中国战场大量使用过,如毒气、731的病毒武器等。
.神经性毒剂( 塔崩(Tabum) 二甲胺基氢膦酸乙 沙林(Sarin) 甲氟膦酸异丙酯棱曼(Soman) 甲氟维埃克斯(VX) S-(2-二异丙基氨乙基)-甲基硫代膦酸乙酯)2.糜烂性毒剂(芥子气 氮芥 路易斯气)3.失能性毒剂(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国研制的毕兹(BZ)。
按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把化学武器分为六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窒息性毒剂。 化学袭击后的毒剂蒸气或气溶胶(初生云)随风传播和扩散,使得毒剂的效力远远超过释放点。故其杀伤范围较常规武器大许多倍。
化学武器按照毒理作用可以分为五类:神经性毒剂,破坏人正常传导功能的一类毒剂。主要有沙林、维埃克斯。 沙林是一种稍有苹果香味的无色易流液体,较易蒸发。 维埃克斯是一种油状液体,使用后易分解出带有恶臭味的硫醇,极易为嗅觉发现。糜烂性毒剂,主要使细胞组织坏死、糜烂的一类毒剂。
第3种是中毒性毒剂,因为它主要是对人体的血液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因此也称血液中毒性毒剂。人体吸人这种毒剂以后,会由于血液细胞受损而导致全身性组织缺氧,特别是呼吸器官受到损伤,出现呼吸麻痹,严重时可致死。第4种是刺激性毒剂,这类毒剂主要是刺激人的眼睛。
刺激性毒剂:是1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的毒剂。主要有苯氯乙酮和希埃斯等;(6)失能性毒剂:是指令人的思惟和运动性能产生障碍,暂时失去战役力的剂。主要有毕兹;(7)植物杀伤剂:是指使植物枝叶脱落、枯死的化学物资,用来破坏森林、庄稼,人员误食染毒水或过量接触染毒物体时也可引发中毒。
第一类:可作为化学武器的化学品 A.(1)烷基(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氟膦酸烷( 少于或等于10 个碳原子的碳链,包括环烷) 酯。
严格按照许可条件标准和要求,严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准入关,新增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停车场地应设置在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满足消防和环保相关要求。
第一:工程的大宗材料如:钢筋、水泥、木材、模板、钢管及批量的耗材由公司材料供应部采购,零星材料及变更材料由项目部材料员采购。第二:掌握材料的性能,质量要求,按检验批提供合格证给技术员。第三:监督材料的使用情况,对材料浪费、损坏情况应及时制止,并对有关人员提出处罚。
主要包括:墙地砖、石材、涂料、电器开关、模板、电线电缆、配电箱、架管、扣件、安全防护用品、危险化学品等。 ⑶ C类材料,属次要的多数材料。主要包括:五金、化工、日用杂品、工具、低值易耗品等。 2 按同一品种材料数量分为大宗材料和零星材料两类。

化学武器只能销毁,不能变废为宝。化学武器的种类:神经性毒剂为有机磷酸酯类衍生物,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棱曼, V类神经毒是指-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可以肯定的是,几百年后,植物会吸收和溶解金属,使它们的性状逐渐减弱。油罐、化工厂、发电厂都是潜在的危险,它们可能会使下面的土壤永远具有毒性。丹佛国际机场旁边原先的军工厂就是典型例子。这个化学军工厂曾经生产过芥子神经性毒气、燃烧弹、凝固汽油弹等化学武器,二战之后还生产过杀虫剂。
防空洞是在抗战期间,为了躲避敌人炮火的轰炸,用来保护人身、财物的安全而挖掘的洞穴。现代的防空洞大都成了废墟,人们为了变废为宝,又把残缺不全的废防空洞重新整修,主要用于旅游业、商场、仓库、防自然灾害(如躲避龙卷风)等。做的最成功的就是杭州免费开放人防工程供市民避暑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