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瓶中加入氨水后,滴加甲基红,溶液呈黄色,只能放弃了。氨水,指氨的水溶液,有强烈刺鼻气味,具弱碱性。氨水中,氨气分子发生微弱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及铵根离子。
若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其他物质(如醇、酮、醚、气体和水等),则培养基的酸度仍在pH2以上,故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黄色,是为阴性。
由黄色变为橙色。甲基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而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则呈橙色,当甲基红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表明溶液已经从酸性变为中性或碱性。
甲基红指示剂:甲基红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而在碱性溶液中呈黄色。因此,当纯化水的酸性较强时,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后,如果颜色变为红色,则说明纯化水的酸性较强。
氨气量太小,在吸收液中加入指示剂,应该显示蓝色,否则你永远滴定不出来。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1~4,pH小于1显示红色、大于4显示黄色、1~4之间显示橙色,待测液是氢氧化钠,滴入甲基橙后溶液颜色是黄色。

1、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提示液,由绿色至暗红色,煮沸2分钟,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暗红色。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终点产物呈弱酸性,应该选用甲基橙指示剂(现在普遍采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滴定到终点后,需加热煮沸,赶掉二氧化碳,冷却后,继续滴定到终点。
3、在酸碱滴定中,使用混合指示剂,是为了克服单一指示剂的不足,使终点颜色变化明显,有利于滴定终点的准确判断。
4、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在PH0以下为酒红色,1为暗红色,2以上为绿色。标定盐酸时滴定终点的理论化学计量点为89。但因反应过程中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饱和溶液形成的碳酸使溶液酸性增加。
5、说明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滴定的结果生成了NaHCO3,而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滴定的结果生成了NaCl。Na2CO3溶液显示出碱性,故可以用碱式滴定管量取。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溶液润洗,则所测得的碳酸钠溶液浓度偏高。
1、无色酚酞(Phenolphthalein)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它能够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在弱碱性条件下,无色酚酞呈红色;在强碱性条件下,无色酚酞呈粉红色。
2、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时,石蕊试液会从无色变成红色,这是由于酸性物质使其变成其盐酸盐,导致颜色变红。而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石蕊试液会从红色变成黄色,这是由于碱性物质与苯酚酞反应,使其受到还原而颜色消失。
3、紫色石蕊溶液。稀盐酸和紫色石蕊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溶液,石蕊遇盐酸变红含有碳酸根的溶液遇盐酸产生气泡。
4、稀盐酸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通常情况下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也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然而,酚酞在强碱中由红色迅速退为无色,而在浓酸中也会变色,在稀酸溶液中酚酞滴加过量造成沉淀,使溶液变成白色浑浊。
5、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碱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锌跟稀盐酸反应: 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1、锥形瓶中加入氨水后,滴加甲基红,溶液呈黄色,只能放弃了。氨水,指氨的水溶液,有强烈刺鼻气味,具弱碱性。氨水中,氨气分子发生微弱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及铵根离子。
2、氨气量太小,在吸收液中加入指示剂,应该显示蓝色,否则你永远滴定不出来。
3、防止酸效应带来误差。加甲基红乙醇指示剂呈微黄色是为了调节pH至弱碱性,然后再加氨缓冲溶液,保证滴定过程中pH无明显变化。
4、取样,加入甲基红作为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到刚变为(橙)黄色(获得样品中HCl浓度数据)。再加入足量的甲醛,用酚酞做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到刚变为红色(获得NH4+的浓度数据)。
5、甲基红指示剂是因为怕加多少盐酸不能确定,加到甲基红变色确定盐的量够了,氧化锌完全溶解了,否则,盐酸加少了,氧化锌还没有研成锌离子,不能完全与EDTA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