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您好。1/5露出水面,还有4/5没入水中。
2、解:(1)由正方体木块的底面积是100㎝可知立方体体积v=1000㎝,排开水的体积为3/5v;f浮=ρ液gv排=1g/cm×10n/kg×3/5×1000cm=6n.(2)由于木块漂浮,浮力等于重力。
3、=48(牛)2,物体的浮力是排除水的重量,也就是说物体的4/5(就是1-1/5)排除水的重量是5Kg。
4、因为静止,所以受力平衡,这个时候的浮力=重力=0.1*10=1N,因为1/5露出水面,说明4/5在水里,所以4/5的体积的浮力=1N,那么全部沉入水中的浮力就是1除以4/5=25N,全部没入水中的时候受力平衡,浮力=重力+你施加的力。

木块的密度ρ木=m木/v木=ρ水(v1-vo)/(v2-vo)。计算木块密度的表达式:ρ木=ρ水(v1-vo)/(v2-vo)。
因为木块漂浮在水中F=G F=p水V排g=p水(1-2/5)Vg G=mg=p木Vg 所以p水(1-2/5)Vg=p木Vg p木=p水(1-2/5)=1*10^3*3/5=0.6*10^3kg/m^3 2。
由密度公式ρ=m /V可知,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解析【考点提示】本题考查组合图形的计数,关键是掌握计数的方法;【解题方法提示】分析题意,一面有黑色的木块,上面和下面各有2块,依据加法意义,即可求出一共的块数;两面有黑色的木块,上面和下面各有2块,依据加法意义,即可求出一共的块数。
1、步骤:①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所对的刻度vo;②用线拴住木块,将木块放入量筒里的水中,待木块静止时,记下水面所对的刻度v1;③用一根细铁丝对木块施加向下的压力,使木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所对的刻度v2。计算木块密度的表达式:ρ木=ρ水(v1-vo)/(v2-vo)。
2、由密度公式ρ=m /V可知,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计算:木块密度ρ=m/(V2-V1)道理:V2-V1就是木块的体积。用木块的质量m除以木块的体积(V2-V1)就得到木块的密度。关键:铁丝要细,但又要有一定硬度。倒水要缓慢细致、干净彻底。
木条的重力在重心,即在木条长度的1/2处,而只有在水里的1/2长度受浮力,即浮力的受力点在水里的长度的中心,即总长3/4处,由于浮力和重力互相反向,力的方向平行,浮力矩与重力矩相等,则根据杠杆原理有木头密度*V木*g*2L=水密度*1/2V木*g*3L。两面一约,则2木头密度=5水密度。
式(2)除以(1)得。 这是一个巧妙的方法,本来求密度是离不开测物体体积的,这里通过浮力的计算代替掉了,只用弹簧秤和水就可以了。既不用天平也不用量筒就可以求物体密度了。
由二力平衡法的分析知,实心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有上浮、静止和下沉三种可能:当时,下沉;当时,悬浮;当时,上浮,最后漂浮。由浮力公式知 又因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故。联立以上各式得:当时,物体将下沉;当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当时,物体将向上运动,最后处于漂浮状态。这是一个重要的结论,请看下面的例题。
当水杯处于静止且周围环境稳定时,水在水杯里会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不会流动。然而,多种情况会导致水流动。若受到外力作用,比如推动、晃动水杯,水会因惯性改变状态从而流动起来。即使是轻微的震动传递到水杯,也可能使水出现晃动、流动。
A 试题分析:当苹果处于悬浮状态时,苹果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将苹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块,小块放入水中时,沉入水底,说明这片苹果密度应该大于水的密度,相应的另一大块苹果密度就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松手后大块将会上浮。
为了使鸡蛋在盐水中下沉,可以添加密度较小的液体,如酒精。通过增加酒精,整体的密度会降低,从而导致鸡蛋的密度相对增大,最终使鸡蛋下沉。 在量筒中加入水并充分搅拌,直到鸡蛋能够下沉。这种方法通过增加水的体积和搅拌来增加水的密度,使得鸡蛋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使鸡蛋下沉。
1、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和单位换算,我们得出ρ2=1/15×1000kg/m3,也就是670kg/m3或0.067g/cm3。这个结论不仅揭示了木块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理原理,也展示了密度、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微妙关系。进一步地,如果我们考虑另一个液体,其密度为ρ3,并设该液体对木块的浮力为f。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只与水的深度有关,与其他条件如容器底面积等无关。
3、设密度是X,由浮力等于重力:水的密度*(2/5)*V*g=M*g=X*V*g 解得:x=水的密度*2/5=0.6 水的密度是1 g/cm^3 木块的密度为0.6。
4、给你个解题思路:先将单位统一,并作受力分析(可得第3步)。
5、求木块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3/5=0.6×10^3kg/m^3。
木块的密度为0.6克/立方厘米,因为木块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所以浸入水中的体积为100立方厘米的3/5,即60立方厘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水的重量,由此可以计算出木块的质量为60克。因此,木块的密度为60克除以60立方厘米,结果是1克/立方厘米。
当木块完全浸入水中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而3/5则在水下。这表明木块的密度比水小,因此木块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计算出木块的密度是0.6克/立方厘米。当木块浸入另一种液体中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此时,有2/3的体积浸入液体中。
答案:该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后,静止时会漂浮,其五分之二体积露出水面,意味着其五分之三体积浸入水中。这表明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处于漂浮状态。以下是 解释: 木块的漂浮状态: 当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由于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它不会沉入水中而是漂浮。
设木块的体积为v,F浮=ρ水(3v/5)g=ρ木vg ρ木=ρ水*(3/5)=0.6*10^3kg/m^3 (2)当木块上放10N的铁块时,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由此得 10+ρ木vg=ρ水vg v=10/(ρ水-ρ木)g=5*10^-3m^3 亲,不要忘记及时采纳哦。有问题另行提问,我会随时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