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6,CAS号为71-43-2。苯的分子结构是一个六元环,每个碳原子接一个氢原子,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苯具有特殊的芳香性。苯的物理性质包括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体,熔点为5℃,沸点为80.1℃,密度为0.88g/ml。苯难溶于水,但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2、也有说法指出,把苯的分子结构画成六角形环状结构最早是法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劳伦1854年在《化学方法》一书中提出的。但是出于某种原因,凯库勒在论文没有提及劳伦的成果。 此外,詹姆斯·杜瓦发现了一种苯的类似物;命名为“杜瓦苯”,现已被证实,可由苯经光照得到。 1865年,苯成为一种工业产品。最初是从煤焦油中回收。
3、由于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苯的同系物也有一些不同于苯的特殊性质。 注意: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褪色。 苯的同系物,可以使KMnO4(H+)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褪色。 化学苯拓展知识: 芳香烃简介 在有机化学发展初期,研究得较多的是开链的脂肪族化合物。

乙苯密度是0.867g/cm。基本信息: 乙苯,英文名称: ethylbenzene,化学式:C8H10,分子量:10165,CAS号: 100-41-4,EINECS号:202-849-4。乙苯(ethylbenzene),是一种芳香烃,化学式为C8H10,主要用于生产苯乙烯,进而生产苯乙烯均聚物以及以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共聚物(ABS,AS等)。
在常温下,它的熔点为-99℃,而沸点则高达132℃,相对密度约为0.87,比水轻。其蒸气密度在空气中为66,饱和蒸气压在29℃时为33 kPa。乙苯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为341℃和70 MPa。
密度: 0.867g/cm3 蒸汽压:2±0.1 mmHg at 25°C 折射率: 497 临界温度: 341℃ 临界压力: 70MPa logP:21 引燃温度: 432℃ 爆炸上限(V/V): 7 爆炸下限(V/V): 0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物理性质:乙苯为无色液体,熔点为-95℃,沸点为132℃,相对密度为0.8670。它不溶于水,但易溶于乙醇和乙醚。化学性质:乙苯在催化剂存在下去氢,可以生成苯乙烯。用途:乙苯可用作溶剂,也可以加在汽油中以提高其抗爆性能。此外,由乙苯生成的苯乙烯是生产塑料和橡胶的重要原料。
相对密度(水=1)。乙苯的密度与温度关系式为相对密度(水=1)。乙苯(ethylbenzene)一种芳烃。分子式C6H5C2H5。存在于煤焦油和某些柴油中。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乙苯是一种芳烃化合物。以下是关于乙苯的详细解释:分子式:乙苯的分子式为C6H5C2H5。存在与来源:乙苯存在于煤焦油和某些柴油中。工业上,乙苯可以通过苯与乙烯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也可以从石脑油重整产物的C8馏分中分离得到。
在管道中,bwS是一种常见的缩写词,其意思是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xylene,中文意思为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wS通常用于描述石油和天然气产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混合物。由于这些有机化合物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被混合在一起,所以使用缩写词bwS来表示。
汽油中添加乙苯。用来提高辛烷值,从而提高发动机性能和燃油效率。油是一种化学混合物,由许多成分组成,包括防冻剂、润滑剂、防锈剂和数百种碳氢化合物。其中,汽油中的煤气味主要来自苯。将苯添加到汽油中可以提高辛烷值,从而增加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效率。
这是一个化学分子结构图,字母表示的是各种元素。H表示氢,C表示碳,N表示氮,O表示氧,F表示氟,Cl表示氯。
乙苯的物理特性还包括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为15,闪点为15℃,引燃温度为432℃。在爆炸性方面,它具有爆炸上限为7%(体积/体积)和爆炸下限为0%的特性。值得注意的是,乙苯不溶于水,但却能与乙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乙苯在催化剂存在下去氢,生成苯乙烯。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性质不同。 乙苯不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而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它们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乙基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不溶于水,但能与乙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密度方面,乙基苯的相对密度比水大,约为0.87(水=1),比空气稍重,为66(空气=1)。在化学稳定性方面,乙基苯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不会轻易分解或发生化学反应。
理化特性 含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总称,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包括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及稠环芳烃。单环芳烃只含一个苯环,如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异丙苯、十二烷基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