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是气体密度自然低,Cl2和Br2常温下基本是液体,不过Br2的分子量比Cl2大的多,所以Cl2Br2,I2常温下是固体,密度很高。
它们的熔点、沸点和密度都显示出明显的递变规律。首先,从原子结构角度看,卤素最外层有1个电子,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和原子半径随元素序数增加而依次增大。在元素性质上,它们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失电子能力及金属性也逐渐增强。
卤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元素金属性强的的单质还原性强,阳离子氧化性弱。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则相反。碱金属均有一个属于s轨道的最外层电子,因此这一族属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显示出十分明显的同族元素相似性,是化学元素周期性的例证之一。
卤族元素:F,CL,Br,I,At(为放射性,不讨论)不同点:密度逐渐变大。(核电荷数的增大,密度一般增大)颜色的变深。F2为无色气体,I2为紫黑色固体。单质熔沸点升高。(又F2为气体,I2为固体可看出)相应离子还原性逐渐变强。
物理性质:卤素单质的密度较小,硬度较小,熔点较低。(2)卤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均能与H活泼金属、水等反应。
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有取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八隅体结构的卤离子的倾向,因此卤素都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氧化性越强,因此氟是单质中氧化性最强者。单质的物理递变性:从F2到I2,颜色由浅变深;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溶解性逐渐减小。
化学性质:卤素中的各个元素位于同一族,因此最外层电子都为七个,周期递增,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依次递增。卤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颜色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加深,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
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表现出显著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它们与氢气的反应上。所有卤素单质(FClBrI2)均能与氢气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氢,如F2生成HF,Cl2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生成HCl,而Br2和I2则分别需要加热。反应的剧烈程度随着核电荷数增加而减弱,生成的HX稳定性也逐渐降低。
所以化学性质很活泼,自然状态下不能以单质存在,一般化合价为-1价,即卤离子(X-)的形式。 卤素单质都有氧化性,氧化性从氟到碘依次降低。碘单质氧化性比较弱,三价铁离子可以把碘离子氧化为碘。
化学性质:卤素中的各个元素位于同一族,因此最外层电子都为七个,周期递增,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依次递增。卤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颜色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加深,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
相似性:均能与H发生反应生成相应卤化氢,卤化氢均能溶于水,形成无氧酸。差异性:与氢气化合的能力,由强到弱。氢化合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稳定性:卤素单质的活泼性逐渐减弱 。氟只有还原性, 其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表现出显著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它们与氢气的反应上。所有卤素单质(FClBrI2)均能与氢气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氢,如F2生成HF,Cl2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生成HCl,而Br2和I2则分别需要加热。反应的剧烈程度随着核电荷数增加而减弱,生成的HX稳定性也逐渐降低。
卤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有取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八隅体结构的卤离子的倾向,因此卤素都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氧化性越强,因此氟是单质中氧化性最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