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为堆密度定义。根据定义分析,可能会变小也可能会变大,要根据实际测量结果看。密度可能是变小了,如果颗粒和颗粒之间的空隙比粉末大,同质量的颗粒状体积大于药粉体积,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或者说没有以前致密了。
干法制粒后整粒筛网孔径对堆密度的影响:筛网孔径直径大小可决定成品的粒度,过大的筛网制得的颗粒不规则,过小的筛网制得的颗粒可能细粉较多,对流动性不好的物料则不宜选择较小的筛网。过大或过小的筛网孔径都会对颗粒性质产生不良影响。
【答案】:①改善流动性:制粒后一般颗粒状粒径大每个粒子间的接触少从而改善颗粒的流动性; ②防止各成分的离析:混合后制粒各成分粘在一起可有效地防止离析; ③防止粉尘飞扬及器壁上的黏附; ④调整堆密度改善溶解性能; ⑤使片剂生产中压力均匀传递; ⑥便于服用携带方便提高商品价值等。

1、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堆积密度数值越大,说明颗粒与颗粒间的空隙越小。多数情况下,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堆积密度数值越大,颗粒越大。
2、构成介质元素的离子半径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应为v=c/√(εμ),μ为介质的导磁率,c为真空中的光速, ε 为介质的介电常数,由此可得:n=√(εμ)。在无机材料这样的电介质中, μ ≈1 ,故有n≈√ε。说明介质的折射率随其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增大。
3、根据不同的堆积结构,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各种堆积结构的堆积密度及其孔隙率,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面心立方堆积和六方最密堆积的堆积密度最大,而立方最密堆积的堆积密度最小。配位数越大,堆积密度越大,空隙率越小。
4、密度与折射率的关系 决定材料折射率的主要原因分析 折射率与密度成正比,密度越大,折射率也越大。 波长与折射率的关系 上图一证实:折射率与波长成反比,波长越长,折射率越小。
5、密度是衡量物质特性的关键指标,影响着我们的直观感受和实际应用。通常,密度越大,物质越“重”;反之,“轻”。其实,这里的“重”与“轻”仅指的是密度的数值大小。密度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变化而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是恒定的,变化只取决于物质的种类与状态。
6、材料的绝对密实状态材料的密度只与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有关,所以对于同种物质构成的材料,其密度为一恒量。我们怎样测定材料的密度呢?对于绝对密实材料,如:玻璃、钢材,它们的绝对密度体积就等于它们的几何尺寸,我们可以用尺子直接量出。
空间利用率不同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约为7005%而体心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为68%,即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略高于体心立方堆积2晶胞结构不同1体心立方堆积的晶胞内特点是任意原子作体心平。
体心立方晶胞的体积计算为 \(V = d^3 = 4r^3\), 堆积密度为 \(55\%\)。每个体心原子被8个晶胞共享,配位数为8,空间利用率为 \(68\%\)。 六方晶胞的最密堆积空间利用率约为 \(74\%\),高于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晶胞的堆积方式为六方密堆积,也称为HCP。
空间利用率不同: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约为70.05%。而体心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为68%,即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略高于体心立方堆积。晶胞结构不同:1)、体心立方堆积的晶胞内特点是:任意原子作体心平移,即原子坐标+ 1/2,1/2,1/2必得到周围环境完全相同的原子。
1、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约为705%,而体心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为68%,因此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略高于体心立方堆积。 采用体心立方堆积的金属包括铬、钼、钨、钒、铁、钠、钾等碱金属。
2、空间利用率不同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约为7005%而体心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为68%,即六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略高于体心立方堆积2晶胞结构不同1体心立方堆积的晶胞内特点是任意原子作体心平。
3、立方密堆积也就是面心立方密堆积,是三层一重复的最紧密堆积,ABCABC型的;六方密堆积是二层一重复的ABAB型的。NaCl的氯离子是可看做立方密堆积的(从体对角线方向看,即111方向),是三层重复一次的。
4、六方紧密堆积与立方紧密堆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结构排列和空隙类型上。六方最紧密堆积和立方最紧密堆积是两种在结晶化学中最常见的原子排列方式。这两种堆积方式可以通过等径球的最紧密排列来理解,即每个球周围都有六球相切。六方最紧密堆积中,球排列形成密置层,层间通过三角形空隙相连。
5、面心立方堆积和六方最密堆积的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体心立方堆积的金属材料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四方最密堆积的金属材料在高压、高温环境下表现出的性能较好等。因此,在金属材料的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合理选择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