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蒸气压(kPa, 25C):0.017 1 体膨胀系数(K-1,10~30C):0.00082 溶解性:能与水、甲醇、丙酮、乙醚、四氯化碳、苯等混溶。25℃时在庚烷中溶解2%。溶解油脂、树脂、染料、硝酸纤维素、聚乙酸乙烯酯等。醋酸纤维素则不溶解。
酚(苯酚),通过式ArOH,是芳香族烃环上的一个氢被取代的羟基基团(-OH),芳族化合物的一类。最简单的酚是苯酚。的 分类 根据羟基分子的一元酚,二元酚和多酚的数目划分;称为的萘酚 羟基萘环上,称为蒽蒽环类。
与普通的醇不同,由于受到芳香环的影响,酚上的羟基(酚羟基)有弱酸性,酸性比醇羟基强。如苯酚(C6H5OH)自身在水中的部分电离:酚可与强碱生成酚盐,如苯酚钠。易被氧化 在空气中无色的晶体酚易被氧化为红色或粉红色的醌。
【芳香醛】分子中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醛,称作芳香醛。如苯甲醛。【羧酸】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连结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羧酸,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羧酸衍生物】羧酸分子中羧基里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羧酸衍生物。
高中所学,醇,羧酸是溶于水的,苯酚和醛不溶于水,一般有机物和有机物是互溶的(相似相容)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你记住只有这几种:带双键的,带三键的,带醛基的,还有苯的同系物。
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C2H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CHClCCl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1、一缩二乙二醇,也被称为二甘醇或二乙二醇醚,其化学式为 HO-CH2-CH2-O-CH2-CH2-OH。它是两个乙二醇分子通过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2、本文介绍了一种化学品,其管制信息明确,不受限制。这种化合物被称为二乙二醇醚、二甘醇或2,2′-Oxybisethanol,化学式为C4H10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12。其结构式呈现为HOCH2CH2OCH2CH2OH。在化学名称之外,它还有CAS号111-46-6和EINECS登录号203-872-2的标识。
3、二甘醇一丁醚是一种化学物质,其管制信息无需特别说明。它的中文名称是二甘醇一丁醚,英文别名包括Diethyleneglycolmonobutylether、Butyldigol、Butyldiicinol和2-(2-Butoxyethoxy)ethanol。化学式为C8H18O3,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这种化合物呈现出无色液体的特性,散发出轻微的丁醇气味。
4、中文名称:二乙二醇丁醚;二甘醇一丁醚;丁基卡必醇,二乙二醇单丁醚;2-(2-丁氧乙氧基)乙醇;一缩二乙二 醇单丁醚;二羟二乙丁醚;二乙二醇独丁醚。
5、紫苏油,以其中文名称紫苏子油、苏子油或二甘醇松脂酸酯,以及英文名称Perilla oil和Perilla herb oil广为人知。它的CAS号为68132-21-8,代表着其独特的化学身份。这个油的主要成分是由C24H38O4分子构成,其分子量达到390.55612,显示出其结构的复杂性和潜在的生物活性。
6、三)化学中的DEG:结构式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又名一缩二乙二醇,一缩乙二醇,二乙二醇,分子式 C4H10O3 分子量 1012,结构式 HO-CH2-CH2-O-CH2-CH2-OH。生产方式简介由环氧乙烷和乙二醇作用制得。也是环氧乙烷高温水合制乙二醇时的副产品。
清洁剂。二乙二醇乙醚乙基卡必醇二甘醇单乙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4O3,分子量为1336。它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可用于清洁剂、发泡剂等领域。
优点①镇痛作用强,又可促使骨骼肌松弛;②3—4倍于常用量时,对循环功能的抑制才达到危险的地步,故较安全;③直接的麻醉死亡率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在乳胶漆的生产中起着助聚结剂的作用。由于其优越的溶解性和蒸发速度适中,它在制造硝基纤维素漆、天然漆或采用喷漆工艺时,是理想的选择,能够确保漆液的缓慢干燥,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1、冠醚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威廉逊合成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醇盐与卤代烷的反应来实现的。常用的醇盐有二甘醇和三甘醇,比如在制取18—冠醚—6时,就涉及到二氯三亚乙基二醚和三甘醇羟基的反应过程。具体步骤是,二氯三亚乙基二醚通过脱掉氯原子,而三甘醇羟基则失去氢原子,两者结合形成一个大环化合物。
2、冠醚通常采用威廉逊合成法制取,即用醇盐(常为二甘醇或三甘醇)与卤代烷反应生成。 以18—冠(醚)—6为例其反应为二氯三亚乙基二醚与三甘醇羟发生反应形成冠醚。实质为:二氯三亚乙基二醚脱掉氯原子三甘醇羟基脱去氢原子形成大环化合物。
3、冠醚通常采用威廉逊合成法制取,即用醇盐(常为二甘醇或三甘醇)与卤代烷反应生成。冠醚是一种杂环有机化合物,包含有多个醚基团。最常见的冠醚就是乙撑氧的低聚物,其中重复的单位是乙烯氧基(-CH2CH2O- 可看作是环氧乙烷断裂碳氧键后的剩余基团)。
4、制备方法:通常采用威廉林合成法制取,即用醇盐与卤代烷反应。用途:冠醚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可与各种金属盐、铵盐、有机阳离子化合物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利用这一性质,可将各种盐类溶于有机溶剂。冠醚可将阳离子螯环内,同时由于有朝外的有机基因可生成络合物,亦可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
5、醚在工业上通常是在酸或氧化铝作用下,由醇间失水制取。实验室中常用醇钠与卤代烷反应制备: RONa+R′X—→R—O—R′+NaX (1)醇分子间脱水 (2)卤烷与醇钠作用(威廉森合成法):通常制备混醚采用的是威廉森合成法:利用醇钠或酚钠与卤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制醚。
1、易挥发而且易燃,注意密封保存,并注意保存环境。
2、到底是单甲醚,还是单乙醚,还是甲乙醚呢?呵呵。不过上述三个物质的毒性类似,均与二乙二醇的毒性直接相关。二乙二醇可以被人体吸收,并在体内降解为2个乙二醇,从而走乙二醇分解吸收的路线。乙二醇在体内,对人的肝脏、肾脏功能损害严重。属于有毒物质。所以你问的问题也是有毒的。
3、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0%(体积)。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5000mg/kg。高浓度气体有麻醉性。有刺激性。环己烷 别名六氢化苯,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极易燃烧。
4、乙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5OC2H5,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汽重于空气。在 二甲醚 二甲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标准状态下为无色有气味的易燃气体,化学式是C2H6O。
5、链型分子中如果含有多个碳-氧-碳(≡C-O-C≡)结构单元,则称为缩二醇醚,如缩二乙二醇二甲醚(CH3OCH2CH2)2O。一般醚以与氧相连的烃基加醚字命名,例如,C2H5-O-C2H5称二乙基醚,简称乙醚;CH3-O-C2H5称甲基乙基醚,简称甲乙醚。环醚一般用俗名。
6、要看器皿中是啥原料着火,不同的料,灭火方式和方法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