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字画绢的质地是什么

1、现存最早的绘画《人物龙凤帛画》就是绘制在帛上。丝织品开始作为绘画的载体时,采用的是经过初加工的“生绢”,我们从汉代出土的帛画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表现手法还比较稚拙,在设色上以轻施薄染为主,对画绢吸水渗透润化的现象没那么苛求,所以就显得粗犷简约。

2、绢的质地紧密轻薄,绸面细洁光滑平挺,光泽柔和,多用作服装材料和装饰品。用生丝织成的画绢不需精练,结构细密表面光洁,专供书画、裱糊扇面、扎制彩灯之用。中国古代常用绢抄写诗赋、绘画、记载文献、书写经文等。在汉代以前,绢专指麦茎色的丝织物,《说文》:“绢:缯,如麦。

3、吴绢——古代吴地所产的绢,质地轻薄著名。画绢——绘画用的绢。

4、两岸博物院所典藏中国历代书画作品,不但为一艺术欣赏的对象,更为一宝贵的史料,时代包涵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长达千余年之久,其主要材质不外绢、纸、墨及绘画颜料,初期多绘於绢上,画绢於画史上记载:「唐人五代绢素粗厚,宋绢轻细」,后因造纸技术的改良普及,至宋以后,画家渐多用纸。

100%绢的衬衫手洗会缩水吗?绢究竟是什么东西?

如果是就不会 线绢,顾名思义,经纬向都是由线组成,而不是旦纱,与之对应的是纱绢;府绸 ,是一种平纹组织结构的织物。其经密与纬密之比一般为8~2:1。

绢丝衣物材质娇贵,若是洗涤不当,是会出现缩水现象的,因此不建议水洗,建议到专业的干洗店进行清洁护理,能够更好地保护衣物纤维。以下是清洗丝绸织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若有需要可进行参考:真丝绸品种繁多,建议清洗前查看衣物的洗涤标签。

清洗方法如下:洗涤之前,先检查说明标签,以确定是否可以水洗。建议使用30℃左右的水加入手洗洗衣液或丝毛净来进行洗涤,因为热水容易使绢收缩变形。原液勿与绢长时间接触,勿将手洗洗衣液或丝毛净与其它洗涤剂混合使用。

江陵马山战国墓出土丝织品相关信息

江陵马山战国墓出土的丝织品具有以下特点:工艺精致:大部分衣衾的装饰亮点在于绣品,绣品的地布主要使用了绢,仅有一件例外采用了罗。主要针法为锁绣,偶尔可见平绣点缀。绣品的图案设计独特,满绣部分由多行紧密排列的锁绣构成,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江陵马山战国墓的出土丝织品种类丰富,展示了战国时期精湛的织造技艺。其中,绢的密度差异明显,从44×32根/厘米2到164×66根/厘米2不等,有些呈现特殊纹理如“畦纹”或经过压光处理。罗是一种绞经网孔状织物,皂色,经纬密度为46×42根/厘米2,孔径较大且有规律的分布。

年湖北江陵马山砖厂一号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战国丝织品,主要为形状完整的衣、袍、衾、裤、裙、夹袱、组带等衣物,织物的品种有绢、锦、纱、罗、组、绦等,(组、绦是丝带一类的织物),在每一个品种内,又有多种织法和不同的色彩纹样。

马山一号楚墓的年代约为战国中晚期。虽然其墓葬规模不大,但却保存了不少精美的丝织品,而且质地、色彩保存比较完好,尤其是其中的锦、绣衣被等实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史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

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众多织物品种,按照丝织品的组织结构划分,有绢、纱、锦、罗、绮、绦等,门类齐全,几乎包括了先秦时期丝织品的主要品种。经鉴定,丝纤维的各种主要特性与现代桑蚕纹相似或相同,有别于柞蚕丝,因此可以确认它们属于桑蚕丝纤维,但又比现代桑蚕丝的纤度要细的多。

春秋战国时期衣服以什么面料为主

在春秋战国时期,衣服的主要面料包括: 绢:这是一种纹平素织物,经纬不加捻或者经过煮炼、捶砑处理,具有较好的光泽。细绢常被用作面料,而粗绢则作为里子。

也作为平民的礼服。普通百姓的日常穿着则以短褐为主。在这个时期,衣服的材质多样,大众衣物多采用大麻、苎麻和葛等天然纤维,而统治者和贵族则偏爱丝织品。同时,毛织物、羽织物和木棉纤维也在一些地区得到应用。

其中服装用料有:绢为纹平素织物。一般经纬不加捻,有的织后经过煮炼,有的经过捶砑处理,光泽较好,细绢作面料用,粗绢作里子用。幅宽在49厘米至50.5厘米之间。经纬密度每厘米60根至100根的29件,100根至120根的12件,120根以上的6件,最细的达每厘米经164根,纬64根。绨为平纹素织物。

春秋战国时期,男女衣着通用上衣和下衣裳相连的“深衣”式。大麻、苎麻和葛织物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大宗衣着用料。统治者和贵族大量使用丝织物。部分地区也用毛、羽和木棉纤维纺织织物。深衣 贵族中流行的深衣式袍服,是西周以来传统的贵族常服,而平民以为之礼服,平常穿短褐。

在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的特点表现在男女皆穿的上衣与裙裳相连的“深衣”式样。大众的服饰多采用大麻、苎麻和葛等天然材料,而统治阶级和贵族则偏爱丝织品。也有部分大迅启地区使用羊毛、羽毛以及木棉纤维来制作衣物。

素纱襌衣的复制

复制素纱襌衣非常不容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原材料难以获取:现代的蚕宝宝经过养蚕人的有意淘选,已经进化成四眠期的大个子,吐出的丝较粗,无法达到素纱襌衣所需的轻薄透效果。为了复制出与原件相近的丝缕极细的纱衣,必须使用蚕退化后产生的病蚕丝,这种蚕丝的获取非常困难。

王所长感叹,这件挑战现代人自信的素纱襌衣告诉今人,“薄如蝉翼”“轻纱薄如空”并非古人艺术的夸张说法。说到复制素纱襌衣,云锦研究所所长王宝林清晰地记得,那是上世纪8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素纱襌衣,向古人挑战。

重量仅为49克的素纱襌衣,是马王堆汉墓随葬物品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一件文物,除去较厚重的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正如古人形容的“轻纱薄如空”,其质地及纺织技术都让现代人称奇。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这件总重49克的素纱襌衣。

最后,素纱的保存条件要求极高,汉代素纱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而现代复制品难以达到同样的保存条件。这些因素使得西汉素纱襌衣无法被现代复制。尽管现代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复制素纱襌衣却并非易事。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历史工艺的尊重和传承。

素纱襌衣的轻薄程度非常惊人。以下是关于其轻薄特点的详细解重量极轻:整衣重量仅为49克,不到一两,这是其轻薄最直观的表现。复制品也仅重45克,只比原件略重了0.5克。

素纱襌衣作为现存最轻薄的衣物,其重量仅49克,如蝉翼般透明,单层便能透视,其技术之高超至今难以复制。它采用三眠蚕的丝线编织,每平方米仅重14克,细到现代技术都无法企及。这种轻盈的面料,可能是夏天的贴身纳凉装,也可能是婚礼上的外罩,其穿着方式引发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

线绢是什么

线绢,顾名思义,经纬向都是由线组成,而不是旦纱,与之对应的是纱绢;府绸 ,是一种平纹组织结构的织物。其经密与纬密之比一般为8~2:1。

定义府绸一般指全棉制品(也可以包括棉涤或涤棉)梭织织造的、高支纱、高密度的平纹织物。缎条府绸但被称作“府绸”的纺织产品还应该满足三个条件才被认作府绸:1)经纬纱支必须是在40支以上;2)经向密度必须达到100根/英寸以上;3)经向必须比纬向纱支的密度高出20根以上。

清代绢的密度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