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质量和密度的复习课

学生要跳出题海,老师必然跳进题海,精选、精练、精讲与过去相比,上课的课时少了,但老师手头的资料却很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提高得更快?老师必须深入钻研,精选习题,精讲精练。

“多多益善”大容量一堂英语复习课,要让学生觉得在这一节课里复习的内容多、资料多、手段多、活动多。 1.内容多 一堂英语复习课一般要包含这段时间所学习的内容,如:单词、词组、句型、语法、交际用语等,还要包括对话、课文等。

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能系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能与考纲中的考点紧密联系,针对性较强; 能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2)能拓宽课本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资料(问题)和总结归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一:实验原理与方法掌握 密度概念的复习与深化:在实验前,通过复习密度概念和公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明确质量、体积的测量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体积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对于规则物体,体积计算相对简便;而对于不规则物体,引导学生通过排水法、压入法等创新方法求解体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测量固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 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一般以实验与探究题出现,分值为5-6分,是山西中考必考的内容,考查内容是以测量密度的有关的实验为主。

求物理密度这一课的一些单位的换算

kg=1000g 1g=1000mg 其中1kg=1000g,反过来,1g=(1/1000)kg=0.001kg。体积的单位:米3(m3),分米3(dm3)、厘米3(cm3)。关系:相邻的单位间,前一个是后一个的1000倍。

密度的主单位是kg/m^3,辅单位包括t/m^kg/dm^3和g/cm^3。(t:质量单位“吨”)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m^3 = 1kg/dm^3 = 1g/cm^3 = 10^3kg/m^3。因此,在密度单位中,kg/m^3是主单位,而其他单位均为辅单位,它们都等于主单位的1000倍。

千克(kg) = 1000克(g)。 长度单位换算:1米(m) = 100厘米(cm)。 体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m^3) = 1000000立方厘米(cm^3)。 密度单位换算:5克/立方厘米(g/cm^3) = 0.005千克/立方米(kg/m^3)。 密度单位换算:0.000001立方米(m^3) = 5000千克/立方厘米(kg/cm^3)。

密度单位常用的有kg/m^3和g/cm^3。要将kg/m^3换算成g/cm^3,只需在数值上除以10^3。例如:7×10^3kg/m^3换算为7g/cm^3,29kg/m^3换算为29×10^-3g/cm^3。反之,将g/cm^3换算成kg/m^3,数值上只需乘以10^3。例如:9g/cm^3换算为9×10^3kg/m^3。

密度单位包括吨/立方米、千克/立方分米(升)、克/立方厘米,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千进制。例如,1吨/立方米等于1000千克/立方分米,1千克/立方分米等于1000克/立方厘米。

初二物理密度这一课,会的进来

1、您所说的是密度公式:{(肉)字打不出来}P=M\V 1:1的变形:V=M/P 当p 不变时,v为所求的数时,m越大v越大,m越小v越小,这叫正比。2: 2的变形:V=M/P 当m不变时,v为所求的数时,p 越大v越小,p越小v越大,这叫反比。

2、密度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量。某种物质的密度等于该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密度用符号ρ表示,国际主单位为千克/米,常用单位为克/厘米。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 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的数值反映了单位体积内物质的量。

3、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

1、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2、中学物理说课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___号,我说课的题目《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年级物理___册第___章第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方面来说这节课。

3、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初中《重力》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教材 首先是教材的作用和地位。《重力》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在学习重力力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测量等,本节课再学习常见的,具体的一种力——重力,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密度》听课记录及收获

第一节讲密度的基本概念,再加上一道简单的计算,来规范物理计算题步骤。第二课时讲密度的有关计算,目的是规范步骤和讲解一些稍微有点难度的计算。第三课时讲密度的测量。人教版密度的教学编排为三个课时,其中密度的测量另为一节内容。我听的是袁宝华老师讲授的密度教学的第一课时。

教研课只求在某一点或几点上有所突破,对学生有收获,对教师有感悟,或对听课者有启迪。

教学内容安排符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整体流畅,场地和器材充分利用。教师示范动作规范,讲解清晰,口令运用恰当,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合理。 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多使用激励性语言,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密度教学设计(2)

“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空气的密度是29kg/m3=1290g/cm3,铁的密度是9g/cm3=7900kg/m 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是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6kg,如果调和油用去一半,则剩余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 【设计意图】:考查密度的概念,从而加深理解。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分化点。关于密度教学的讨论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