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子式】CH3C6H4OH 【药理作用】 甲酚抗菌作用较苯酚强3~10倍,而毒性几乎相等,故治疗指数更高。能杀灭包括分支杆菌在内的细菌繁殖体。2%溶液经10~15min能杀死大部分致病性细菌,2.5%溶液30min能杀灭结核杆菌。
2、化学性质和苯酚相似,有弱酸性,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可溶性的钠盐,但不与碳酸钠作用。甲酚钠盐与硫酸二甲酯一类的烷基化剂反应,生成酚醚。与醛类反应得到合成树脂。催化加氢生成甲基环己醇。
3、属低毒类。毒性和苯酚相似。吸入高浓度的甲酚蒸气时,引起全身疲倦、呕吐、失眠、痉挛,严重时产生虚脱甚至死亡。误饮时腐蚀内脏器官,引起剧烈腹痛,成人致死量为8g。
4、甲酚有镇痛、杀菌作用,其毒性和刺激性都较小,甲醛具有凝固蛋白质的作用,渗透性强、作用缓慢。甲醛甲酚较二者单独使用有更强的杀菌、去腐、除臭作用,并有渗透性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5、LD5040mg/kg(小鼠静脉);LC503400ppm,4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动物喂饲甲酚对胃肠道有刺激、腐蚀作用,可引起胃肠道出血、肾小管损害、局灶性肺炎及肺充血和肝细胞坏死。

1、有机化合物特点:大多为共价型化合物,固态是分子晶体,有较低的熔点、沸点,极性较小,属于非电解质。大多易燃,受热易分解。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有机化合物大多数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4)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易燃烧 与典型的无机化合物相比,有机化合物一般对热是不稳定的,有的甚至常温下就能分解。
3、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以下内容。有机化合物数目繁多,且自成系统。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甚少,除碳以外,还有氢、氧、硫、氮、磷及卤素等为数不多的元素。但有机化合物的数目却极为庞大,迄今已逾1000万种。
4、特点:除含碳元素外,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氢元素,有些还含氧、氮、卤素、硫和磷等元素。已知的有机化合物近8000万种。早期,有机化合物系指由动植物有机体内取得的物质。
5、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相比,一般具有如下特点:(l)目前从自然界发现的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已达几百万种,而无机物却只有十来万种。这是由于碳原于跟碳原子之间能通过共价键相结合。形成长的碳链。
对甲苯酚,分子式为C7H8O。官能团为酚羟基。二者为同分异构体。为官能团异构。(2)滴入三氯化铁溶液显色是酚羟基特有的性质,醇羟基不具有该性质。酚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原因是与三谷铁离子形成了有颜色的配合物。
分子式:C7H8O 分子量:101378 性状:无色结晶,有芳香气味。
%/16=1 则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7H8O (2)该有机物遇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该有机物为酚类,分别为邻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和对甲基-苯酚三种。
学有机化学,一定要对活性和反应条件记牢,不同的反应条件,产物完全不同,而且,也很少单一产物,一定要注意。
故符合条件的A的结构有3种,即:邻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和对甲基苯酚;遇FeCl3溶液不显紫色,则不含酚羟基,故侧链为-CH2OH或-OCH3,符合条件的A的结构有2种,即苯甲醇、苯甲醚。
nHCHO+n苯酚电木的化学名称叫酚醛塑料,是塑料中第一个投入工业生产的品种。酚类和醛类化合物在酸性或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经缩聚反应可制得酚醛树脂。
对甲苯酚结构简式是O-H3C-C6H4-OH。性状:无色晶体,有苯酚气味,与光或空气接触颜色变深。沸点(oC,103kPa):205。熔点(oC):32~34。相对密度(g/mL,20/4oC):0185。
理化性质: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或晶体,有腐蚀性和毒性,难溶于水,易溶于碱溶液或甲苯、乙醇等有机溶剂,能发生缓慢氧化反应.无色结晶块状物,有苯酚气味。可燃。沸点209℃(208℃,205℃)。熔点369℃。
具有弱酸性,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可溶性的钠盐,但不与碳酸钠作用。对甲酚钠盐与硫酸二甲酯一类的烷基化剂反应,生成酚醚。与醛类反应得到合成树脂。催化加氢生成甲基环己醇。
急性毒性[16]LD50:207mg/kg(大鼠经口);301mg/kg(兔经皮)LC50:710mg/m3(大鼠吸入,1h)刺激性[17]家兔经皮:517mg(24h),重度刺激。家兔经眼:103mg,重度刺激。
酸性。根据查询中国工业网显示,对氯间二甲基苯酚的化学性质是酸性物质。对氯间二甲苯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易溶于醇、醚、聚二醇等有机溶剂和强碱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