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栽培技术

1、燕麦栽培技术因地域而异,中国华北、西北、东北为春播区,生育期约为80至115天;西南为冬播区,生育期在230至245天之间。燕麦需水较多,但在旱作农区,通过早秋耕、耙、耱、镇压等方法蓄水保墒尤为重要。应选择苜蓿、草木犀、豌豆、蚕豆等豆科作物作为前作。对于土壤瘠薄地块,可采取连续轮作制,即轮歇压青休闲。

2、株高60~120厘米,须根系,入土较深。幼苗有直立、半直立、匍匐3种类型;抗旱抗寒者多属匍匐型,抗倒伏耐水肥者多为直立型。叶有突出膜状齿形的叶舌,但无叶耳。圆锥花序,有紧穗型、侧散型与周散型 3种。普通栽培燕麦多为周散型,东方燕麦多为侧散型。

3、施拔节肥:在燕麦基部第一节间定长后,及时增施拔节孕穗肥。追肥应视苗情而定,壮苗可在基部第二节基本定长时追施一次,弱苗可分别在拔节期至孕穗各追肥一次,每亩用尿素5~8千克、磷肥5千克。对于生长良好的燕麦,拔节孕穗的追肥要以控为主、促控结合,切忌过量施用氮素化肥带来的后期倒伏。

4、施足基肥是燕麦取得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基肥的施入量,应够燕麦整个生长期的需要量,因此,一般用量较大。基肥应选用腐熟的农家肥。农家肥和化肥相比较,具有养分全面、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因此说保证一定的农家肥的用量是燕麦丰产丰收的基础,施基肥可以在土壤深耕前进行。

燕麦草牧草种植如何播种

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进行播种。对土壤进行深翻和平整,以确保种子能够均匀分布并顺利发芽。播种方式:可以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条播时,行距应保持在一定距离,以便燕麦草能够均匀生长。撒播时,应确保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土。

播种:根据牧草种类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均匀撒播种子后轻轻覆土,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种子发芽。水肥管理:牧草生长初期需充足水分,避免过度浇水导致土壤板结。随着生长逐渐减少浇水次数,但每次浇水量要足够。根据牧草生长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追肥,使用氮、磷、钾等复合肥。

播种条件:土壤:黑燕麦草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最好是肥沃、疏松的土壤。温度:播种时土壤温度要适宜,以确保种子能够正常发芽和生长。水分: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播种方法:单播:黑燕麦草可以单独播种,播种量一般为10-15千克/亩。

燕麦育种方法

在北方地区,燕麦多为春播;在亚热带温暖地区,可以选择秋播。播种方法多为轮作倒茬,以提高饲草品质。可与豌豆、毛叶苕子等豆科作物混播,这些豆科作物作为燕麦的前作,对其增产效果特别显著。播种量控制:播种量通常以15~25千克/亩为宜,确保燕麦植株分布均匀,避免过密或过疏影响产量。

燕麦的育种方法主要涉及播种前的准备、播种技巧、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以下是详细的解 播种前的准备:- 整地施肥:燕麦忌连作,播前要进行整地,并施加适量的底肥。每亩可施1500~2500千克农家厩肥,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播种前准备 整地施肥:燕麦忌连作,播前需进行整地,并每亩施1500~2500千克农家厩肥作底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播种时间与方式 播种时间:在北方地区,燕麦多为春播;而在亚热带温暖地区,可以选择秋播。播种方式:多采用轮作倒茬的方式,为提高饲草品质,可与豌豆、毛叶苕子等豆科作物混播。

燕麦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土壤准备与施肥:燕麦忌连作,因此播前要进行整地,以改善土壤结构。每亩可施1500~2500千克农家厩肥作为底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播种时间与方式:在北方地区,燕麦多为春播;而在亚热带温暖地区,可以选择秋播。播种方法多为轮作倒茬,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饲草品质。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以及土壤pH值适宜的地方作为燕麦育种基地更有利于燕麦的生长和发展。 水资源:燕麦对水分要求较高,但耐旱能力也较强。因此,在选择基地时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供应保障,以确保燕麦植株能够获得足够的水分。

华北1号是山西省怀仁县峁家皂公社李家场大队农家品种;华北2号是由苏联引进的品种ВИР1998。这两个品种很快在裸燕麦主产区推广,一般比三分三增产10%~30%。这个年代,全国燕麦平均每公顷产量为918kg。从60年代中期开始了裸燕麦品种间杂交育种,当时主要是利用华北2号与比较好的农家品种杂交。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