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铋的密度是多少?

一立方铋的体积为1立方米,而铋的密度为78克/立方厘米,也就是0.00978克/立方毫米,换算成1立方米的质量为9780公斤,即78吨左右。因此,一立方铋的重量约为78吨。

主要价态,+++5。银白稍微红金属,密度8g/cm3,熔点5455K(274℃),沸点1833±5K(1560±5℃)。性脆。常温时于空气中稳定,红热时燃烧有蓝色焰并生成黄色的Bi2O3粉末;能在氯气中自燃,加热时可与溴、碘化合;不能由酸中置换出氢气。

密度较大:铋是重金属之一,其密度为807克/立方厘米,是一种相对较重的金属。低熔点:铋具有较低的熔点,为273摄氏度,属于常温下液态状态的金属之一。良好的导电性:铋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体,在低温下具有超导性能。对光的特殊反射能力:铋具有较强的光反射能力,使其在光学领域得到应用。

铋Bi,原子序数83,原子量2098037,化学符号源于拉丁文,原意是“白色物质”。1450年德国化学家瓦伦丁发现铋。铋在地壳中的含量为十万分之二,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自然界中只有一种稳定同位素:铋209。

晶体铋是融化的高纯度金属铋在缓慢冷却时结晶所得到的,密度大约在8 克/立方厘米左右,有着复杂而规则的形状。晶体铋在制作过程中会被氧化,氧化膜的厚度不同会决定所反射的光的颜色,从而形成多种颜色的氧化膜,显得十分耀眼。

金属铋的主要用途

1、铋主要以金属形态配制易熔合金,以化合物形态用于医学。它常与铅、锡、镉、锑、铟等组成一系列低熔合金,可做防火装置、自动喷水器的热敏元件、电器保险丝、锅炉和空压机气缸的安全塞等。利用铋合金在冷凝时膨胀的特性,可作印刷合金和高精度的铸型以及冲压模具等。

2、工业用途 铋主要用于制造易熔合金,熔点范围是47~262℃,最常用的是铋同铅、锡、锑、铟等金属组成的合金,用于消防装置、自动喷水器、锅炉的安全塞,一旦发生火灾时,一些水管的活塞会“自动”熔化,喷出水来。在消防和电气工业上,用作自动灭火系统和电器保险丝、焊锡。

3、铋可做核反应堆的冷却剂;铋合金具有不收缩的特性,用于高精度铸型;铋的低熔点可做成易熔合金,用来制造消防水龙头,遇火自动熔化放水。也可做成保险丝,短路时熔化断电。铋同时还是绿色材料,完全无毒 目前,大部分铋主要用在两大方面:冶金和医药。

单质铋的性质

溶于王水和浓硝酸。不溶于非氧化性酸;即使浓硫酸和浓盐酸,也只是在共热时才稍有反应。不溶于水。元素来源:铋在自然界中以游离金属和矿物的形式存在。矿物有辉铋矿、铋华等。由矿物经煅烧后成三氧化二铋,再与碳共热还原而获得。

铋,是一种金属元素,元素符号为Bi,原子序数为83,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V A族。单质为银白色至粉红色的金属,质脆易粉碎,铋的化学性质较稳定。铋在自然界中以游离金属和矿物的形式存在。

铋,是一种金属元素,元素符号为Bi,原子序数为83,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V A族。单质为银白色至粉红色的金属,质脆易粉碎。铋的化学性质较稳定。铋在自然界中以游离金属和矿物的形式存在。

金属铋是什么颜色的

1、铋为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质脆易粉碎;熔点273°C,沸点1560°C,密度8g/cm3;导电导热性差;由液态到固态时体积增大。铋在红热时与空气作用;铋可直接与硫、卤素化合;不溶于非氧化性酸,溶于硝酸、热浓硫酸。

2、铋为银白色至粉红色的金属,质脆易粉碎,铋的化学性质较稳定。铋在自然界中以游离金属和矿物的形式存在。以前铋被认为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稳定元素,但在2003年,发现了铋有极其微弱的放射性。

3、金属铋为有银白色(粉红色)到淡黄色光泽的金属,质脆易粉碎;室温下,铋不与氧气或水反应,在空气中稳定。.导电导热性差;以前铋被认为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稳定元素。加热到熔点以上时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三氧化二铋,铋在红热时也可与硫、卤素化合。

4、主要价态,+++5。银白稍微红金属,密度8g/cm3,熔点5455K(274℃),沸点1833±5K(1560±5℃)。性脆。常温时于空气中稳定,红热时燃烧有蓝色焰并生成黄色的Bi2O3粉末;能在氯气中自燃,加热时可与溴、碘化合;不能由酸中置换出氢气。

5、纯铋能生长出美丽的晶体。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验,你可以在家里做。元素图片) 铋是一种易碎、结晶、白色金属,略带粉红色。它有多种用途,包括化妆品、合金、灭火器和弹药。

6、Bi是重金属的一种,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ⅤA族,相对原子质量为2098。常温下铋脆而硬,纯铋为银白色固体,带有淡粉色金属光泽,但易被氧化,会形成超薄氧化层BiO。4对于铋晶体来说,不同波长光照射时,会发生变色折射,因而表面呈现彩虹色外观。

自然铋(Bismuth)

【成因产状】产于高温热液矿床及伟晶岩脉中,与锡石、黑钨矿、辉铋矿、辉钼矿共生。【鉴定特征】浅红锖色、一组完全解理、硬度低、相对密度大。

[成因及产状]自然铋可形成于高温热液矿床、伟晶岩矿床中。自然铋在地表条件下易于氧化形成铋华和泡铋矿。[鉴定特征]浅红锖色,完全解理,硬度较低和相对密度较大。[主要用途]铋主要用于制造易熔合金。

自然铋是一种化学元素,其符号为Bi,原子序数为83。它属于金属元素,具有一些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自然铋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质地较软,可以延展成薄片。它的熔点较低,只有271C,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熔化。

自然铋的英文名称Bismuth系源于希腊语,是指「铅白(Lead white)」的意思,主要 是它的颜色和条痕均呈银白色的缘故。又一说名称从阿拉伯语 bismid而来,意思是像锑一样。在自然界中,晶体相当罕见,通常以树枝状、片状、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出现。

主要产在高温热液钨锡矿床中,部分也产在伟晶花岗岩内,常与锡石(Cassiterite)、辉钼矿(Molybdenite)、辉铋矿(Bismuthinite)、黑钨矿(Wolframite)等矿物共生。

小儿铋中毒(bismuthpoisoning)大多由于医治腹泻时应用多量次硝酸铋所引起。由于肠道细菌作用,次硝酸铋可以氧化为亚硝酸盐,故可出现铋和亚硝酸盐双重中毒症状。小儿口服次硝酸铋的致死量约为3~5g。静脉或肌注可溶性铋盐过量可以导致急性中毒。

铋的密度多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