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的密度最大,其次是铜,锡的密度最小。 在13℃以上的温度下,锡呈现为亮晶晶的块状白锡,此时其密度为298克/厘米。 如果温度低于13℃,锡的晶体逐渐崩裂,转变为同素异形体灰锡(α锡),此时密度为846克/厘米。
铅的密度为134g/cm铜的密度为90g/cm铁的密度为87g/cm锡有三种同素异形体:白锡为四方晶系,密度28g/cm3;灰锡为金刚石形立方晶系,密度75g/cm3;脆锡为正交晶系,密度54g/cm3。
铁的密度为9克/立方厘米,铝的密度为7克/立方厘米,铜的密度为9克/立方厘米,铅的密度为13克/立方厘米,汞的密度为16克/立方厘米,黄金的密度为13克/立方厘米,而银的密度为5克/立方厘米。
锌:锌的密度约为15克/立方厘米,比铁轻。 锡:锡的密度约为2至5克/立方厘米,也比铁轻。 铜及其合金:纯铜的密度约为8至9克/立方厘米,青铜(铜锡合金)的密度约为4至9克/立方厘米,黄铜(铜锌合金)的密度约为4至7克/立方厘米。
锡是银白色的软金属,铅是蓝白色重金属。下图分别为铅和锡:密度不同铅的密度13437克/立方厘米,锡的密度是28克/立方厘米,铅的密度比锡大。熔点不同 铅的是熔点32502℃,锡的熔点是2389℃,铅的熔点比锡高。

1、铅的密度大,13437g/cm, 可以防止射线穿过 。锡密度:白锡28克/厘米3。灰锡75克/厘米3,脆锡52~56克/厘米3。
2、锡主要分为白锡、灰锡、脆锡。白锡为四方晶系,晶胞中含4个Sn原子,密度28克/立方厘米,延展性好。灰锡为金刚石形立方晶系,晶胞中含8个Sn原子,密度75克/立方厘米。脆锡为正交晶系,密度54克/立方厘米。锡,碳族元素,原子序数50,原子量1171,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
3、首先,从物理特性上看,锡的密度为710g/cm3,而银的密度为50g/cm3,虽然两者都是无毒的,但锡的密封性能较好,常用于制作茶叶罐。银的熔点高达9693℃,延展性极佳,适合制作器皿,而锡的熔点只有239℃,对温度敏感,不适合制作烧水壶。尽管如此,锡并非无用之物。
4、白锡为四边形晶体体系,细胞中含有4个Sn原子,密度7.28g/cm3,延展性好。灰锡为菱形立方晶系,胞内含有8个Sn原子,密度为5.75g/cm3。脆性锡为正交晶系,密度为6.54g/cm3。锡,碳,原子序数50,原子量118.71,这个元素的名字来自拉丁语。锡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就开始使用了。
受热温度不同:锡箔纸本身的颜色为银白色,焚烧后的灰烬颜色受热温度的影响,温度较高,颜色会更重。 原材料的混合比例不同:锡箔纸由锡和铝的合金制成,不同的混合比例也会影响焚烧后的颜色。如果制作过程中铝的成分较多,焚烧后的颜色较淡,反之,锡的成分较多,颜色就会较黄。
锡无磁性,锡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239℃,密度为3克/厘米3。锡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即灰锡(α——锡)、白锡(β——锡)和脆锡(γ——锡)。常见的是呈银白色的金属——白锡,在12-161℃温度间稳定。低于12℃,白锡开始转变为粉状的灰锡,其转变速度随温度的下九而加快。
锡箔纸的颜色为银白色,焚烧后灰为金黄,有的不法商贩为了体现烧完后为金黄色,就在锡箔加工过程中掺入了铅。所以说并不是越黄越好。锡箔主要用于医药、化工、轻工、食品、艺术用品及工艺品制作等领域。我国锡箔的生产主要靠手工敲制,产品幅面窄、薄厚不均、强度不佳,不能满足客户需要。
看颜色 鉴别银和锡可以看颜色,从银和锡的色泽来看,成色高的银呈现出来的色泽是洁白、亮丽、均匀的,而金属锡呈现出来的颜色虽然也是白色,但是色泽会略显暗淡。用火烧 此外银和锡也看用火烧来鉴别,真正的银熔点高,经过燃烧不会变色。
- 首先,取一小块锡和一小块铅置于火上加热。- 观察它们的熔点和燃烧现象。锡的熔点为232℃,在燃烧时会释放出白色的烟雾。- 与此同时,铅的熔点为327℃,燃烧时会产生蓝色的烟雾。- 通过观察熔点和烟雾颜色,可以轻易区分锡和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