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我国境内局部地区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禁止传播的有害生物。 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局部地区或国内其他地区局部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发布禁止在本辖区内传播的有害生物。
2、过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4 蓄积量:指一定面积森林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4 出材量与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实际采伐林分中生产的原条、原木、小规格材和薪材的数量。出材率是指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的比率。
3、过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和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 40、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树干的材积。
4、森林防火小知识 森林防火常识 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 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1、山地、坡地、旱薄地株行距4×4m,667平方米植41棵;平原高水肥地可实行早期密植,株行距2×5m,667平方米植66棵,株行距2×4m,667平方米植82棵。
2、第六条 国有林场依法取得的国有林地使用权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使用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3、法律主观:按照规定,对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通常实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有份的家庭承包;对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地”,可以采取 招标 、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第七十三条 国有农场、林场、牧场、渔场等企业中实行承包租赁经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者服务的职工,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适用本法。
气候条件:山桐子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说,山桐子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30℃,低于10℃或高于35℃时,山桐子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此外,山桐子对水分的需求也较大,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的地区较为适宜种植。
山桐子是一种适应性强的树种,尤其偏好温和湿润的环境,对于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在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更为理想。这种树种通常采用播种育苗的方法进行繁殖。采种时,选择15至30年生的雌株作为采种母树。当果实颜色变为深红色时,即可进行采收。
选址与整地:山桐子喜欢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因此,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选择向阳、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翻整地,清除杂草和石块,使土壤更加疏松,有利于山桐子的生长。 播种与育苗:山桐子的种子较小,播种前需要进行浸泡处理,以提高发芽率。
山桐子这种植物对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可适应荒地、山坡等瘠薄土壤的环境,山桐子生长快速,是新型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新型用材树种。
一般以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为好,土壤 pH 值 8~2 为宜,且一定要避免积水。尽可能避免在柏木类、海棠等苗木生产区繁殖山桐子苗木。耕地深度 20~25 cm。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土壤含水量达饱和含水量的 50%~60%时耕地,效果好又省力。
山桐子是一种中性偏阴性的树种,对光照的需求较高,但幼树阶段能耐受半阴环境。这种树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旱性。在土壤条件方面,虽然山桐子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在土层深厚、肥沃且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状况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