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苯与溴反应的方程式如下:CHCH + Br → CHCHBr + HBr 在这个反应中,甲苯(CHCH)与溴(Br)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代甲苯(CHCHBr)和氢溴酸(HBr)。
2、综上所述,甲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代甲苯和氢溴酸。反应方程式为C6H5CH3 + Br2 C6H5CH2Br + HBr。
3、甲苯(CHCH)和溴(Br)之间的反应是一个取代反应。
1、其中主要中间体为芳基吡咯腈,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以2-对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为原料的路线上。
三苯基膦氢溴酸盐的合成工艺可分为两步:将三苯基膦溴化,通过在室温下加入石油醚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苯三胺,经过氯化甲烷的环介导下,将苯三胺氯化为苯三氯。将三苯基膦溴化物反应生成三苯基膦氢溴酸盐。
分出乙醚层,水层用乙醚萃取。乙醚溶液合并后,.在常压的氢气下蒸馏,直至蒸馏容器内残留物的温度达285℃残渣用乙醇重结晶二次,得白色三苯膦7克(76%},熔点75℃。
第一题:1) 甲苯光照氯化, 得苄基氯。2) 苯基氯制成格氏试剂。

以乙酰乙酸乙酯和甲苯为主要原料可以合成苯丁酮。乙酰乙酸乙酯遇三氯化铁呈紫色。用稀酸或稀碱水解时,生成丙酮、乙醇和二氧化碳。在强碱作用下,生成两分子乙酸和乙醇。催化还原时生成β-羟基丁酸。新蒸馏的乙酰乙酸乙酯中,烯醇式占7%,酮式占93%。
在醇纳作用下生成乙酰乙酸乙酯,这是发生了酯缩合。然后再进行酮式分解。
先在乙酰乙酸乙酯的2位引入苄基,再引入乙基。产物在稀碱液中发生酮式分解就得到目标分子。
乙酰乙酸乙酯首先与醇钠反应,再与氯苄反应,生成2-苄基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 C2H5ONa ==CH3COCH-COOC2H5 + ClCH2C6H5 === CH3COCH(CH2C6H5)COOC2H5 2-苄基乙酰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酸化生成2-苄基乙酰乙酸,再加热,脱羧,发生酮式分解得到4-苯基-2-丁酮。
乙酸乙酯制备甲基丁酮的步骤是:1)乙酸乙酯在醇钠作用下自身缩合成乙酰乙酸乙酯。
1、此反应为亲核取代(置换),故对硝基苄醇更容易些。原因甲基是供电子基团,硝基是吸电子基团,由于传递供(吸)得效应,同时导致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相应的变大变小,电子云变小的对硝基苄醇更容易发生亲核取代。
2、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硅胶柱分离。 因为甲氧基苯甲醇的极性大于对甲氧基苯甲醛 , 当你用TLC板检测时, 上方的点是对甲氧基苯甲醛 , 下方的点是对甲氧基苯甲醇 。 因此只要用己烷和乙酸乙酯(50:1, v/v) 做流动相, 硅胶柱层析法, 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化合物而不带入新物质。
3、a. 以3,5-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用硼氢化钠和四氢呋喃为原料,还原成3,5-二甲氧基苯苄醇,该方法最大的问题是: 在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后处理时会产生大量的无机盐;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工序繁琐、操作复杂,不利于工业化。
4、大茴香醇又称为对甲氧基苄醇、茴香醇、4-甲氧基苄醇、对甲氧苯甲醇、4-甲氧基苯甲醇、对甲氧基苯甲醇,室温下为无色或淡黄色固体,低于室温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熔点23-25℃,沸点159℃,相对密度113(15/15℃),折光率5442。易溶于醇和醚,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丙二醇、甘油。
5、先用Fe3+鉴别出对2113甲苯酚,显紫色。剩下三个。再用Na鉴定出苯甲醇,放出5261气泡。剩下两个。用酸性4102KMnO4鉴别出苯甲醛,溶液褪色。最后那个就是苯甲1653醚或者先用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就是对甲苯酚。在余下的两种物质中,加入金属钠,产生气泡的就是苯甲醇,另一种是苯甲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