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D加成反应方程式:所以,该液态烃为2-甲基-2-丁烯。
2、烯烃和溴加成,第一步形成鎓离子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影响它的有:双键上电子云密度,溴和催化剂用量(溴和氯化锌等结合使得一个溴带有部分正电荷),温度、压力自不用说。故2,3-二甲基-2-丁烯要更快。有人会说空阻大,但空阻影响的只是第二步,故可不考虑空阻的影响。
3、异丁烯活性更高,因为二者和单质溴的反应机理都是经过溴鎓离子中间态,并且都生成三级碳正离子,稳定性相当;而第一步单质溴的亲电进攻时,异丙烯的端烯空阻更小,有利于被亲电进攻,因此造成它活性更高。
4、苯乙烯的合成方式为乙烯和氯气先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乙苯(氯原子连接的碳不与苯环相连),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苯乙烯;由于题目中说C只有一种氢原子,因而C为2,3-二甲基-2,3-丁烯,在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之后生成2,3-二甲基-2,3-二溴丁烷,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3-二甲基-1,4丁二烯。
5、步骤(2): 2-溴-2-丁烯与Mg反应来制备格氏试剂。
6、双键和三键在催化剂作用下都会发生加聚反应。

CH3-C(CH3)=CH-CH3 化学式:C5H10 首选写出主链:C-C=C-C 再写出支链的位置:C-C(C)=C-C 再写出氢。
-甲基丁烯,别名2-甲基-2-丁烯,异戊烯,分子式为C5H10,分子量是70,结构简式为CH2=C(CH3)CH2CH3,2-甲基丁烯的结构式(键线式)如图所示:2-甲基丁烯无色易挥发液体,能与氢气,卤素,氯化氢气体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和卤代烷。
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中:阿拉伯数字代表取代基(官能团)在主链上的位置;大写数字(..)代表取代基的数目;甲、乙、丙...等代表主链碳原子个数;根据名称,先写主链,再添官能团。
种。狗烯的同分异构体有戊烯、2-戊烯、2-乙基丙烯、2-甲基-2-丁烯、2-甲基丁烯共五种。
-甲基-2-丁烯 CH3C=CH2CH3 | CH3 3-甲基-1-丁烯 CH2=CH-CHCH3 | CH3 甲基和碳原子好像对不准。。
-甲基-2-丁烯与臭氧在锌粉和盐酸为还原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酮和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HCHCHCHO+3CH(反应条件:Zn+HCl为还原剂)。
1、关于有机物氧化没有反应方程式,只有反应关系式,烯烃的氧化就是双键被氧化成羧基或是羰基,所以2-甲基-2-丁烯的关系式是CH3C(CH3)=CHCH3→CH3COOH+CH3COCH3,条件是高锰酸钾。
2、-甲基-2-丁烯与臭氧在锌粉和盐酸为还原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酮和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H?)C=CHCH?+2O?→3(CH?)C=O+3CH?CHO(反应条件:Zn+HCl为还原剂)。
3、在这种化学反应中,2-甲基-2-丁醇(也称为叔戊醇)在氧化铝的催化下可能会发生脱水反应,形成烯烃。
4、因为溴的电负性大于碘,所以溴化碘中碘带少许正电荷,溴带少许负电荷。反应中首先带正电荷的碘原子加成到烯烃的双键上形成一个环状的鎓离子,鎓离子不稳定,带负电荷的溴原子加成到连接有两个甲基的双键碳原子上(产物遵循马氏规则)。
1、-甲基丁烯,别名2-甲基-2-丁烯,异戊烯,分子式为C5H10,分子量是70,结构简式为CH2=C(CH3)CH2CH3,2-甲基丁烯的结构式(键线式)如图所示:2-甲基丁烯无色易挥发液体,能与氢气,卤素,氯化氢气体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和卤代烷。
2、-甲基-2-丁烯,就是丁烯双键在第3个碳原子上,同时第2个碳原子上还有一个甲基 2,2,3,3-四甲基丁烷,就是丁烷的第3个碳原子上各有2个甲基。
3、在这种化学反应中,2-甲基-2-丁醇(也称为叔戊醇)在氧化铝的催化下可能会发生脱水反应,形成烯烃。
4、-甲基二丁烯,因为二丁烯的第二个碳上有一个甲基,因此共有5个碳。2-甲基二丁烯因为是二烯,因此不能称为戊烯,为表示跟直链戊二烯的区别,2-甲基二丁烯,又被称为异戊二烯。其顺式聚合物就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大量用于轮胎制造和橡胶制品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