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制毒化学品(硫酸、盐酸、甲苯)、易制爆化学品(硫酸)、监控化学品(硝酸钾、硫磺)和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汽油、甲醇、乙醇、氨、氯)。危险化学品大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直接接触或吸入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一旦发生泄漏或燃烧爆炸等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2、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是:易燃气体类别1(爆炸下限≤13%或爆炸极限范围≥12%的气体)。易燃液体类别1(闭杯闪点23℃并初沸点≤35℃的液体)。自燃液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液体)。自燃固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固体)。
3、具体来说,危险化学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易燃物质:如乙醇、丙酮等。易爆物质:如硝酸甘油、硝酸铵等。有毒物质:如氰化物、苯胺等。腐蚀性物质:如硫酸、氢氟酸等。其他可能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品:如氯气、氨气等。

1、四甲基胍,简称TMG,是一种强的有机碱催化剂,在工业上有较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合成新型抗生素头孢类药品的助溶剂;也可用作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的催化剂;还可用于锦纶(尼龙)、羊毛及其他蛋白质的均染,以改善其耐用性等。
2、上海港的出口业务中,8/3类危险化学品——四甲基胍(TMG),以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经常被运往墨西哥的曼萨尼略。这是一种强力有机碱催化剂,其英文名称为1,1,3,3-Tetramethylguanidine,分子式C5H13N3,分子量1118,CAS号80-70-6。
3、该情况是指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四甲基胍变质。四甲基胍对空气敏感,主要是因为它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其变质。这种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即四甲基胍在氧气的作用下失去电子,发生氧化,从而导致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变质。
4、【吸入】立即就医。立即从现场至空气新鲜。如果没有呼吸,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皮肤】立即就医。立即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同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子。【眼睛】立即冲洗眼睛用大量的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不时提起上下眼睑。获得医疗救助。
5、生成硫脲衍生物。溶剂:通常选择惰性有机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DMF)或二甲基亚砜(DMSO)等。温度:反应温度通常在室温至加热条件下进行,具体温度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速率。碱性条件:选择一种碱来促进反应进行。常用的碱包括三乙胺(NEt3)、吡啶(Py)或四甲基胍(TMP)等。
1、引起铅中毒的原因: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烟或蒸汽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是消化道,如果在生产中长期吸入大量的铅蒸汽或微细粉尘,血液中铅含量就会超过正常范围,引起铅中毒。铅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是由于服用大量铅化合物所致,工业生产中急性铅中毒较少见。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几类多少种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 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进行修订,将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分为6类:粉尘:包括矽尘、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等。
4、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建设项目,是指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第三条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5、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能够导致职业病的毒物、粉尘、物理因素、放射(可以参照国家的标准,如GBZ1-2007)和工作环境导致的如疲劳、视力下降等职业病; 非职业病危害因素就是不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