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因为线拉直,所以ρ下-ρ上=k*5=0.05g/cm3 ;再有平衡时重力=浮力。
某溶液的密度P随溶液深度h按照规律P=Po十kh变化,Po=1克/厘米3,k=0.01克/厘米4。用不可伸长,长度为5厘米的细线将A、B两个立方块连在一起并放进溶液内。已知VA=VB=1厘米3,mA=2克,mB=4克,则平衡时立方块A中心所在的深度为 厘米,细线上的拉力为___牛。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4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4]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8牛/千克。
重力:G=mg 单位: N牛,( g=8N/kg)密度:ρ=m/v 单位:kg/m3 速度:V=S/t 单位:m/s 压强:P=F/S 单位:Pa 帕斯卡 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 其中h表示深度,即从液面到液体中某点的距离。
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 h:单位:米; ρ:千克/...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01×10^5帕=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1、已知溶液的密度、相对质量和质量分数,求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如下:使用公式计算:公式为:物质的量浓度 = / 溶质的摩尔质量。其中,质量分数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密度单位为g/mL,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计算出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
2、在这个公式中,c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溶质的摩尔质量,d表示溶液的密度。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需要注意的是,当进行实验时,确保准确测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摩尔质量,并且在计算时应使用正确的单位。
3、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总质量 密度=总质量/体积 物质的量=溶质质量/式量=C(物质的量浓度)乘V(体积)=体积(用于气体)/22。
4、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总质量密度=总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溶质质量/式量=C(物质的量浓度)乘V(体积)=体积(用于气体)/22。
5、物质的量浓度=1000x密度x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
1、在探讨某MgCl2溶液的密度时,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出答案为5045。首先,我们知道溶液的体积是300mL。根据密度的定义,密度是质量除以体积。这里的质量可以通过溶液中MgCl2的质量来计算。在计算MgCl2的质量时,我们假设溶液的总质量为354g。
2、毫升某mgcl2溶液的密度为13g/cm3,其中mg离子的质量分数应当是23%,而题目中提到的1%显然是错误的。根据正确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300毫升溶液中mg离子的质量。正确的计算方式是:300*13*0.253=8819g。这是300毫升溶液中mg离子的质量。
3、由题可知,溶液体积确定。所以假设溶液质量为 x g,则溶液体积为(x╱2 ) ml,mMg=5%x g,nMg=(5%x)/24 mol,c(Mg)=n(Mg)/溶液体积 算出来之后x抵消,翻倍就是氯离子浓度,答案就自己算吧。
4、氯化镁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强,1克可在0.6毫升的水中、0.3毫升的沸水中,以及2毫升的乙醇中完全溶解。它的水溶液具有中性特性,pH值大约为7,相对密度约为56。值得注意的是,氯化镁对生物体有刺激性,对人体安全有一定风险,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为2800毫克/千克。
5、中文名: 氯化镁 外文名: Magnesium chloride hexahydrate 化学式: MgCl2 相对分子质量: 921 化学品类别: 无机盐--氯化物 管制类型: 不管制 储存: 密封干燥保存 简介 管制信息 本品不受管制。[1]性状 常温下为白色结晶。易吸湿。100℃时失去2分子结晶水。
6、溶液是无色的。化学品名称:氯化镁[1] (MgCl2) 化学品描述:英文名称为magnesium chloride。化学式MgCl2,是由754%的氯和248%的镁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921。呈无色六角晶体。密度316—33克/厘米3。熔点714℃。沸点1412℃。通常含有六个分子结晶水,即MgCl2·6H2O,易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