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酸碱质子理论,两种碱的共轭酸分别为H2O和H2,显然酸性H2OH2,因此碱性NaHNaOH。从电子云密度看,H-是一对1s电子,显然电子云密度特别大,而且由于氢原子原子核引力小,极容易给出电子对,碱性强;OH-给出一对2p电子,但是氧原子对电子作用力够大,给出电子对能力较弱。
2、氢化钠碱性强于氨基钠,是因为H-比NH2-更容易结合H+。在水溶液中,PH的变化主要由于离子与水发生反应。例如氢化钠中的H-,由于静电作用会夺取水分子中的H+,从而只剩下OH-,使溶液呈碱性。五氟化金氧化性强于氟气,更强于氟化氢,而氧化性强的可以与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强碱指的是KOH,Ca(OH)2,NaOH和Ba(OH)2。弱碱指的是一水合氨NHH2O以及难溶性的碱,如Fe(OH)3,Cu(OH)2 碱的更广义的概念是指提供电子的物质,或是接受质子的物质。碱性强弱来自酸碱质子理论,强碱即接受质子能力强的。强碱分为有机强碱和无机强碱。
4、乙醇钠的碱性确实比氢氧化钠强,同样氨基钠的碱性也比氢氧化钠强 这里碱性的定义是化合物里有能够提供电子对及接受质子的离子分子。
5、高中化学常见的强碱:可溶性的有三种:NaOH、KOH、Ba(OH)2 微溶的有一种:Ca(OH)2不太常见的还有除Li、Na、K外的其他碱金属所形成的碱,也都是强碱,包括: RbOH、CsOH、FrOH 强碱性溶液主要包括如下两种情况:1 强碱的不太稀的溶液(强碱溶液过稀其碱性也可能不强)2 某些强碱弱酸盐的溶液。

1、铍的化学性质活泼,能形成致密的表面氧化保护层,即使在红热时,铍在空气中也很稳定。铍即能和稀酸反应,也能溶于强碱,表现出两性。铍的氧化物、卤化物都具有明显的共价性,铍的化合物在水中易分解,铍还能形成聚合物以及具有明显热稳定性的共价化合物。金属铍主要用作核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剂。
2、铍[beryllium]。金属元素符号。灰白色,质硬而轻。用于原子能工业中,铍铝合金用来制 飞机、火箭等。 硼(péng)B811 (5)硼[Boron]。金属元素符号。黑色或银灰色固体。晶体硼为黑色,熔点约2300°C,沸点3658°C,密度34克/厘米3;硬度仅次于金刚石,较脆。
3、初中化学需要背熟的三大口诀 元素周期表前20位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常见元素常用化合价(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铜汞+2铝+3,铁有+2+3价,氟氯溴碘-1价,氧硫-2氮-3,氮还有+5+4+2价。
1、白色的吧,淡黄色是不是有点儿氧化?银白色立方体结构金属。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在空气中氧化转变为暗灰色。质软而轻,密度比水小,在-20℃时变硬,遇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并产生大量热量而自燃或爆炸。在空气中,燃烧时发亮黄色火焰。
2、钠为银白色立方体结构金属,质软而轻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为0.97g/cm3,熔点981℃,沸点889℃。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在空气中氧化转变为暗灰色,具有抗腐蚀性。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具有较好的导磁性,钾钠合金(液态)是核反应堆导热剂。
3、钠质软而轻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在空气中氧化转变为暗灰色,具有抗腐蚀性。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具有较好的导磁性。钠单质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硬度也低,能够溶于汞和液态氨,溶于液氨形成蓝色溶液。在-20℃时变硬。
4、还有碳酸钠 ,还有一些其他的成分,氢氧化钠、氧化钠、醇钠、饱和脂肪酸钠,以及固态烃类物质因为要经常取出做实验,金属钠表面肯定要和空气接触的,空气中的COH2O,还有煤油也不一定不纯,里面固态烃类物质也可能和钠反应,时间久了,就出现这种黄色的物质。但这些成分至今还未验证出来。
5、属钠很软,用刀切开可以看到它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的密度为0.97g/cm3,比水的密度还小;而且熔点(98℃)、沸点(889℃)都较低。常温下钠与空气中氧气接触会被缓慢氧化而使其表面变暗。钠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6、问题不是很明确啊。钠表面的黄色物质吗?钠容易被氧化,表面的黄色物质是过氧化钠。过氧化钠淡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