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功率密度是指与风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中风所具有的功率。它是衡量风能资源大小的重要指标。风功率密度的计算需要考虑空气密度和风速的平方等因素。通过统计和分析风功率密度,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分布情况。与平均风速类似,风功率密度的统计方式也包括年平均、月平均、各月同一钟点平均以及全年同一钟点平均等。
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风速频率分布是风电场测风位置风资源分析的关键参数。平均风速: 平均风速是风电场规划和运营中的核心指标,反映了风场的总体风能资源状况。 通过计算年平均风速、月平均风速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风速,可以全面了解风能的季节性和日变化特性。
总结 测风位置的风资源分析是风电场评估的核心环节,它揭示了风场的潜力,指导着风电场的建设决策和日常运营。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理解风速、功率密度和频率分布,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风能,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低风功率密度区域:我国其余大部地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一般在300W/m以下,特别是华东南部和西部、四川盆地、陕西南部、湖北西部、云南西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不足150W/m。这些区域的风能资源相对匮乏,风电开发的潜力有限。

1、风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三北地区:由于地处中高纬度,冬季时整个亚洲大陆完全受蒙古高压控制,冷空气不断南下,进入我国。同时,还有移动性的高压(反气旋)不时南下,这些高压从四条路径侵入我国,使得这一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
2、根据国家气象局的资料,我国离地10 米高的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53亿kW,5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比10米高度多1倍,约为5亿多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5亿kW。
3、沿海地区风能密度较大,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其中,欧洲大西洋沿岸以及冰岛沿海、美加东西海岸、东北亚沿海等地为风能密度极高地区;东南亚及南亚次大陆沿海为风能密度较高地区;赤道附近的风能密度则相对较低。中国分布 中国的风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和沿海及其岛屿地区。
年100米高度风速与功率密度分布图 风速分布 2024年,我国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约为8m/s。
米高度的风力发电机转动一圈产生的电量并不固定,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风机型号、叶片长度、风速、空气密度等。通常情况下,主流的2MW(兆瓦)风力发电机,在额定风速下,叶轮直径大概100米左右。2MW的风机满发功率是每秒发电2000焦耳 ,一度电是3600000焦耳。
W为风功率密度,ρ为空气密度,v为风速)风功率密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曲线能够直观地反映出风能的变化情况,便于与当地的电力负荷曲线比较,判断风电场输出电力的变化是否接近负荷需求的变化。同时,这些曲线对风电场施工和运维规划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风资源分析在施工和运维中的应用 在施工时,根据风速变化调整吊装计划;在运维时,优化技改和检修时间,以提高风机的利用率。 总结 测风位置的风资源分析是风电场评估的核心环节,它揭示了风场的潜力,指导着风电场的建设决策和日常运营。
在100米高度下,风电转一圈所产生的电量不是固定值,会因风力发电机的型号、功率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常见的2MW(兆瓦)风力发电机,其叶片每转动一圈扫过的面积较大,在额定风速等理想工况下,每转动一圈大概能发2度电左右 。
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与天气气候背景密切相关。从风能资源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风能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 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这一地区的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以上,有的甚至可达500瓦/米。
1、风能贫乏区(Ⅳ类):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在50W/㎡以下,3~20m/s风速的年累积小时数在2000h以下。主要地区为除前三类资源区以外的其他地区。风机等级规定根据IEC 61400标准,风机的等级规定如下:小型风力发电机:扫掠面积低于200m的风力发电机,可采用简化的IEC 61400-2标准。
2、大陆风能一般低于7级,但以美国西部、西北欧沿海、乌拉尔山顶部和黑海地区等多风地带的风能资源较为丰富。沿海地区风能密度较大,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3、第一级区划指标主要考虑有效风能密度的大小和全年有效累积小时数。
4、风电机组的等级划分是根据其额定功率大小进行的。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等级划分为IA、IB、IIA、IIB、IIIA、IIIB、IVA、IVB、VA、VB十个等级,其中IA为最小等级,VB为最大等级。而在我国,风电机组的等级划分更为细致,共20个等级,包括IA至XB。
5、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m2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300W/m2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等于8 m/s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7000~8000h,大于、等于 6 m/s的风速也有4000 h左右。
第一级区划指标主要考虑有效风能密度的大小和全年有效累积小时数。
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8级以上的风能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中高纬度洋面和北半球的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北冰洋的中高纬度部分洋面上。大陆风能一般低于7级,但以美国西部、西北欧沿海、乌拉尔山顶部和黑海地区等多风地带的风能资源较为丰富。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资料,我国离地10米高的风能资源总储量约达326亿千瓦。其中,陆地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53亿千瓦,而近海的可开发和利用风能储量则有5亿千瓦。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 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与天气气候背景密切相关。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
在本月19日-22日举行的北京国际风能展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了我国首个风电发展综合规划——《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透露,2020年陆地风电的成本将与煤电持平,这之后,风电将逐步脱离国家补贴。
您好,本人是华北电力大学在校生,尤其侧重核电方面的学习。我对你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
电力生产情况电力装机: 截止12月底,内蒙古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厂装机容量78285万千瓦,同比增长42%。其中,水电1023万千瓦,同比增长206%;火电60051万千瓦,同比增长07%;风电16951万千瓦,同比增长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