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难点 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测量物质的密度 △ 测定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或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计等)测量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的密度。【实验原理】ρ=m/V。【实验材料和器材】规则固体块、天平、砝码、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3、测量固体的密度: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B、对规则物体用直尺测出体积V,不规则物体借助于水和量筒测出体积V;C、利用密度公式p=m/V求出物体密度。测量液体的密度:A、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m;B、用量筒测出体积V;C、利用密度公式p=m/V求出物体密度。
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 学习目标:知道密度的概念,解释常见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会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会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会用天平 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G,m=G/g,算出马铃薯质量。往量筒中倒入适量水,把土豆切成小块,倒到量筒里,观察水面上涨刻度,减去原来水的刻度,得出土豆体积。ρ=m/V 算出密度 用小刀把土豆切成正方体,用刻度尺量出边长,算出体积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G,m=G/g ,算出质量 ρ‘=m’/V’算出密度 提示一下;G为重力,m为质量,g为定值即8N/kg,单位要统一。
实验报告就按一般格式书写: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过程步骤: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表格、图象、计算)结论。
浮力F=ρgV排,水的密度是1g/cm^3,酒精的密度是0.8g/cm^3放入A容器中时,小球受到的浮力F1=0.8x20g=16g放入B容器中时,小球受到的浮力F2=1x18g=18g如果小球在两容器中均能悬浮,则重力应该和浮力平衡,浮力相同。如果小球在两容器中均沉底,则排出液体的体积量应该相同。
先求石油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40/50=0.8克/毫升=800千克/立方米。石油总体积:40*30=1200立方米。
设取的甲乙质量分别为X、Y,甲乙混合和后总质量不变为X+Y。甲的体积为X÷5,乙的体积为Y÷2;甲乙混合物的总体积为X÷5+Y÷2,题目中给出其混合物密度为3,则混合物质量为(X÷5+Y÷2)×3。
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f=kv,k跟液体密度和物体表面积有关,实验证明,不存在推导公式。假设存在一个v时,物体匀速向下运动。此时,f=Mg-F(浮)解出来v=√(Mg-F)/k)由于空间足够大,所以存在v使物体匀速下降。
1、把鸡蛋放入清水中,然后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并搅拌,直到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用密度计测出盐水的密度值,鸡蛋的密度值与它相等。
2、烧杯中先装水[体积为V],在放花生米,接着用天平称少量食盐放入水中,如果花生米没悬浮,在加少量[称过的],直到花生米刚悬浮,加的盐质量为M。
3、用天平测100个花生的质量再除以100得一个花生的质量记为m; 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液面的刻度值V1; 用细线栓住花生米,使其全部浸入量筒里的水中,读出此时液面的刻度值V2,则该花生米的体积V=V2-V1;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花生米的密度P=m/V2-V1。
4、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把花生米放入(它漂浮)。向烧杯慢慢加水,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花生米悬浮(如加多了水,可改成加盐水)把花生米拿出,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读出盐水的体积V。
用天平秤出合金块的质量m1。2 将烧杯里放满水再用天平秤出质量m2。3 用细线栓着合金块,将合金块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等水不再溢出后,取出合金块,再用天平秤出烧杯和水的质量m3。
用天平测出质量m。 称出烧杯的质量。 用细线拴住金属块,浸没到溢水杯中,将溢出的水收集到烧杯中。 再次称出烧杯(含水)的质量,减去步骤2中烧杯的质量,求出溢出水的质量。 根据水的质量和密度,求出溢出水的体积。这也就是金属块的体积v。
如果烧杯刻度不可以读出放进金属块后的体积变化,那么,对烧杯加满水,称重m1,放进金属离子后,再取出,称重m2,水的密度记作1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