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浮力和重力相等可以得到方程: P1g(1/2)V=mg=pvg (P1代表的是水的密度,是已知量,P代表木棒的密度,v是木棒的体积,(1/2 )V是排开水的体积) 则可以求出密度了。
2、解:设木棒重为G,支点在水平面边沿上,2/3 部分中重心在距离边沿1/3处(2/3的中心),外面的重心在1/6处(1/3的1/2处),外力的力臂长为1/根据杠杆原理有:2G/3*1/3=G/3 *1/6+100*1/3 解得G=200N。
3、其实这道题非常简单,它使了一个障眼法。将木棒的一端用细绳悬吊起来,其实绳子没有任何向上的力,作用只在于防止木棒倒入水中而已。
4、由题意知,木棒的重力是 G=mg=ρLSg,S是木棒的横截面积。
根据浮力和重力相等可以得到方程: P1g(1/2)V=mg=pvg (P1代表的是水的密度,是已知量,P代表木棒的密度,v是木棒的体积,(1/2 )V是排开水的体积) 则可以求出密度了。
其实这道题非常简单,它使了一个障眼法。将木棒的一端用细绳悬吊起来,其实绳子没有任何向上的力,作用只在于防止木棒倒入水中而已。
提示(1):木棒上与碗边接角点为支点,木棒平衡,G·LG=F浮·L浮 提示(2):LG是支点到通过重心的重力作用线的距离,L浮是支点到通过浮心的浮力作用线的距离。
问题描述:木棒体积的40%在水里 ,露出在碗外的是木棒体积的20%,求木棒的密度.解析:将木棒看做是一根杠杆,木棒与碗的边缘接触处为支点。此时木棒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及浮力。设木棒长为L。重力作用点在棒的中点,它的力臂为0.3L,浮力的作用点在浸入水中部分的中点,它的力臂为0.6L。

C=120°,所以B=A=60° 过C点做AB上的高,交AB于E 则有CE=BC*sin60°=xsqrt(3)/2,从而AB=x+2xsqrt(3)/2=x+xsqrt(3)(2)y=(x+x+xsqrt(3)*xsqrt(3)/2)/2=(2sqrt(3)+3)x^2/4 (3)当x=2时y=2sqrt(3)+3 当x=4时y=4(2sqrt(3)+3)其中sqrt是根号 。
可以求出。第三题:当T2时,P点在AD上,Q点在BC上。这个题其实很简单,当T=2的时候,P点在D点处,Q点在C点处。将ACB看成一个三角形,其实RQ两点是一条从C点开始以每秒1的速度向下且与AB平行的直线,且Q、R为其与CB、AC的交点。CQ/RQ的值其实就是CB/AB的值。
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专题四课内名句填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联立得x=x0/(x0+1),y=1/(x0+1)消去x0得,x+y-y=0即x+(y-1/2)=1/4 即K的轨迹是以AD中点为圆心,1/2为半径的圆。
先将大米淘洗干净,然后放入一个容器,加入适量盐和清水泡上一会,大概半个小时就可以了;皮蛋剥去皮切小丁;油条也切成同样大小的丁;香葱切末。 猪肉洗净,放入锅中煮熟,不用切,取一小块直接煮就可以了,也不用调味,煮熟后捞出晾凉,然后用手撕成肉丝。当然,放入皮蛋粥中的肉也可以是事先腌好的咸肉。
解析:将木棒看做是一根杠杆,木棒与碗的边缘接触处为支点。此时木棒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及浮力。设木棒长为L。重力作用点在棒的中点,它的力臂为0.3L,浮力的作用点在浸入水中部分的中点,它的力臂为0.6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G×0.3L=F浮×0.6L,即G=2F浮。
根据浮力和重力相等可以得到方程: P1g(1/2)V=mg=pvg (P1代表的是水的密度,是已知量,P代表木棒的密度,v是木棒的体积,(1/2 )V是排开水的体积) 则可以求出密度了。
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将水倒掉,再向桶中加饮料,“杠杆”再次平衡时,在读出H1【你应该知道是啥了吧?】5则P=P水H2/H1 分析:由于两次测量阻力及阻力臂和动力臂都没变,所以,两次桶中的液体质量是相等的。
有一根粗细均匀的长木棒,斜放在墙角,与墙角的夹角为30°,若木棒的重力为10N,木棒对墙面的压力66N(10/2tan30°=5√3)。
思考:杯子没有腿,它是怎样从上面走下来的 材料:杯子一个、蜡烛、火柴、玻璃、两本书、水 操作: 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 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 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根据浮力和重力相等可以得到方程: P1g(1/2)V=mg=pvg (P1代表的是水的密度,是已知量,P代表木棒的密度,v是木棒的体积,(1/2 )V是排开水的体积) 则可以求出密度了。
令其密度为m,水的密度a mvg = av/2g m = a/2 = 0.5g/cm^3 将木棒的一端用细绳悬吊起来,其实绳子没有任何向上的力,作用只在于防止木棒倒入水中而已。
提示(1):木棒上与碗边接角点为支点,木棒平衡,G·LG=F浮·L浮 提示(2):LG是支点到通过重心的重力作用线的距离,L浮是支点到通过浮心的浮力作用线的距离。
这是一个简易的密度计,有三个前提:木棒的截面积相等;铁丝的体积忽略不计;水的密度为1。步骤如下:把铁丝缠绕在木棒底端,使木棒在液体中可以直立。
由题意知,木棒的重力是 G=mg=ρLSg,S是木棒的横截面积。
1、北宋时,曾公亮在《武经总要》载有制作和使用指南鱼的的方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型,置炭火中烧之,侯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
2、一个边长为L米的正方体没入水中,其上表在离水面h米,那么水对这个正方体上、下表面的压强差等于___帕斯卡。
3、土球直径在50厘米以下者,抱出坑(穴)外打包法,先将一个大小合适的蒲包浸湿摆在坑边,双手抱出土球,轻放于蒲包袋正中。然后用湿草绳以树干为起点纵向捆绕。将包装捆紧。
4、在图10中,实心铁球正在水中下沉。画出此时小球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6分)(1)如图11所示是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的实验,图中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___(填“甲电阻”“乙电阻”或“干路”)的电流。
5、地下水:举凡高山融雪、溪水、渗入地下之雨水,山谷低凹处积水,岩缝里流出的山泉等,均可视为地下水,此类水源易得,唯须注意消毒。 地上水:包括泥泞水、雨水、露水等,其收集方法如后:泥泞水:首先将茅草制作成一锥形长约一尺左右的草器,将水例入过滤容,在底部以容器盛接,过滤数次,消毒后即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