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浮力多大

F浮=G排= m排g=ρ液gV排,其中,G排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为液体的密度,V排为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浮体平衡法 当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即F浮=G物。

用途:求浮力大小。液体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体积V排都知道的条件下。适用题目类型有同液不同排或同排不同液。即液体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体积V排知道一个量,另一个量相同的情况下。F浮=m排g。此公式用排开液体的质量来表达浮力,当题目中涉及天平时要想到这个公式。F浮=G排。

有一根木桩,下端钉入水底的泥土中,已知木桩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为0.1立方米,则木桩所受的浮力为多大?F浮=ρ水g V排=0×103kg/m3×8N/kg×0.1m3=980N。

浮力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了四种求浮力大小的方法。弹簧秤法:先用弹簧秤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然后把物体放入液体中,记下弹簧秤示数F。由力的平衡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为F浮=G—F 注意:这种方法适用于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且体积不大。

在寒冷的北方,河水上面结了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

1、所以,根据这个原理,此题应选择C。这一科学原理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例如,在寒冷的冬季,户外的水池或湖泊表面会结一层冰,而冰层下的水仍然保持流动。这是因为冰层下的水温仍然高于0度,足以维持其液态。

2、在寒冷的冬天,湖面结冰,人们可能会觉得捕鱼很难,因为不知道鱼儿在冰层下藏身何处。 然而,聪明的渔民只需在冰面上凿一个洞,然后等待鱼儿聚集到洞口捕捞即可。 在东北,冬天气温极低,湖面会结上厚厚的冰层。在这厚重的冰层下,仍有未冻结的水域,鱼儿就在这里生活。

3、在寒冷的冬天,湖面结冰,很多人觉得在冰面上捕鱼难度很大,认为鱼儿会在冰层下隐藏。 聪明的渔民只需将冰面凿开一个洞,然后等待鱼儿向着洞口汇聚捕捞即可。 东北的冬天气温很低,湖面会结冰,而且冰层很厚。在这厚厚的冰层之下,依然有未被冻结的水存在,鱼就生活在这片水域中。

为什么冬天结冰的水面下深处温度为4摄氏度

1、水的密度在4摄氏度时最大,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在4摄氏度以下水由于温度越低密度越小,温度低的水就浮在4摄氏度的水的上层,阻止对流,热只能靠辐射和传导来传递,而水的导热性不好,冰的导热性也不好,所以河底的水和河面的热传递进行得很慢,河底的水就保持在4摄氏度。

2、冰面的形成可以阻止冰面以下的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冰点这个温度本来就可以实现冰水混熔的状态,所以很正常。

3、同样较深处的河水温度是相对较高的,而水面受外界环境气温降低而降低至零下后而结冰,这样上层水温降低后水的密度也降低,密度大的水向下走,密度最大的水在最低处即河底。水的最大密度是水温4度,低于或高于4度密度都会变小而向上走,冬天结冰河水的河底深处水有4摄氏度既是这个道理。

4、答案是肯定大于0℃,至于4℃完全有可能,而且是很可能。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也就是说和冰面接触的部分水是0℃。而往更深处水温会升高,也就是会大于0℃。如果河水常年的温度较高的话,结冰后深处水温大于4℃很正常。

工程师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三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

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pgh,在河底,深度h为最大,所以河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为了减小河底所受液体压强,根据P=F/S可知F一定时,通过增大拦河坝受力面积而减少压强带来的不利。故拦河坝上宽下窄。

2、由于水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p=ρ水gh=0×103kg/m3×10N/kg×175m=75×106Pa,为使船只顺利通行的途径就是修建船闸,三峡大坝的船闸是根据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3、因为同种液体内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下面所受压强大,所以要设计得下宽上窄的形状。

4、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是因为水越深,压强越大。根据公式p=ρ水gh,其中ρ水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水的深度,当水库水位为175米时,水的压强计算结果为75×106Pa。为了使船只能够顺利通过,通常会修建船闸,三峡大坝的船闸正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5、水中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P=ρgh(其中P表示某种液体中一点的压强,ρ表示该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这一点的深度),所以水越深的地方,坝体对应部位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就越大,所以坝体下部变宽是为了承受更大的水压。

6、因为同种液体内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下面所受压强大,所以要设计得厚。

为什么足够深的冻冰的河最底部为四摄氏度

在足够深的冻冰的河里,首先,因为足够深,水底温度一般大于零度,但也高不到哪去,又因为密度大的在下面的原理,最下面的就是4度的。也可以说是因为4度的密度最大,所以在最下面,而其它温度的因密度小而上浮,越往上温度越低。如果足够深又足够冷的话,水低的温度就是4度。

前提是水足够深,一盆水,也可能全冻上,估计不出来。最下面四度是水的特性,正因为这样鱼才活得过冬天。

是的,因为冬天水面结冰,冰下的鱼会缺氧而死。在冬季,鱼类活动量减少。虽然需氧量不高,但由于鱼塘结冰,水面不能直接溶解成空气中的氧气。此外,由于气温和光合作用的降低,水中水生植物等植物的产氧量减少,容易造成水体缺氧。

众所周知. 水在4摄氏度比重最大. 因而在深水中. 水面(或冰面)温度尽管在零下10摄氏度或更低. 但底部地水温总保持在4摄氏度左右. 一般鱼类地生长最佳气温是15—25摄氏度. 超过30摄氏度或低于4摄氏度时即不吃不动。鲫鱼, 鲤鱼, 草鱼, 青鱼等耐寒鱼类. 在4摄氏度地时候还是照常进食。

河里的含沙量是怎么测的?

1、水的含沙量计算方法为测得含沙的水的体积V,质量M 设含沙量为x,水的密度用ρ表示,则:x=(M-ρV水)/V。含沙量的定义 含沙量一般是单位体积的浑水中所含的干沙的质量,而输沙量一般更强调总量。单位是kg/m3或 g/m3。用CS表示。

2、含沙量的测量通常涉及测量含沙水的体积V和质量M,以及水的密度ρ。含沙量x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x = \frac{M - \rho V_{\text{水}}}{V} \]其中,V水表示水的体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在河流中指定深度处采集水样,然后将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含沙量。

3、河流的含沙量指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含沙量的大小与流域内的制备状况有关:植被良好含沙量小;植被稀少含沙量大。沙漠地区的河流含沙量不大,因为,沙漠地区河流水量不大,加上沙漠地区的土壤沙质化,颗粒较大,在流速不大的河里容易沉积。所以河流的含沙量不大。

4、河水中总是含有泥沙,泥沙在河水流动过程中会有一些沉积,但是河水同时又对河床上的泥沙有冲刷作用,把它们夹带起来,这两种相反的作用是否平衡,决定了河床的变化。如果流速不变,这两种作用平衡,泥沙的沉积量与冲刷量相等,则河床形状、深度基本不变。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