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测量某块软木的密度,某同学先在 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一块铁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得此时水面升高到40mL,再将这块铁和质量为2g的软木块栓在一起,并将他们全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这时水面升高到45mL,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软木的密度。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密度的常用单位1g/cm3,1g/cm3单位大,1g/cm3=0×103 kg/m3。水的密度为0×103 kg/m3,读作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0×103千克。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水的密度值为 1000kg/m^-3,即1g/cm^3;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水的质量为1克。密度在生产技术上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1.可鉴别组成物体的材料。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密度在生产技术上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可鉴别组成物体的材料。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其办法是是测定待测物质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编辑本段]【密度的应用】密度在生产技术上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可鉴别组成物体的材料。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知识点汇编 第一节 质量 质量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m”表示。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解:设仪器总质量及球壳总质量为m1,受到重力为G1,气体重力为G。浮力为F。
2、空瓶质量为460g,装满葵花油是920g 所以葵花油的质量为 920g-460g=460g 所以根据密度公式:ρ=m/v=460g/500cm=0.92g/cm=0.92×10kg/m葵花子油的密度为0.92g/cm=0.92×10kg/m.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3、方法一:求实际密度:ρ=m/v=27g/20cm3=25g/cm37g/cm3,因此是空心的。方法二:求质量:假设此球是实心的,则质量应为m=ρV=7g/cm3×20cm3=54g27g,因此是空心的。
4、这里要先一步知道冰的密度。冰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的0.9倍,水密度约为1000kg/m3为已知。那么冰的密度就可算得。然后利用同样质量的雪与冰的体积比来计算雪的密度。说明:一脚下去,雪变冰,质量可视为不变,取相同底面积即脚印的面积,其高之比就是体积之比。
5、V水+V酒)因为最低要求是:V水/(V水+V酒)=10%;ρ酒V酒/(V水+V酒)=90%,且知:ρ水=1000kg/m^3;ρ酒=800kg/m^3。代入上式可得:ρ=820(kg/m^3)所以,该厂生产的酒精密度应满足:密度小于0.82*10^3kg/m^3即可。该厂生产的酒精密度应小于0.82*10^3kg/m^3。
1、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
2、这根金箍棒的大小可以随意变化,当孙悟空用来除妖魔时,它的体积只有原来的1/20,而目前已知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属锇,密度是25×103 kg/m3,地球上能找到做成此时的金箍棒的物质吗? 答案(1)金箍棒的质量m=13 500斤=6 750 kg, 金箍棒的密度ρ===85×103 kg/m3,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替代法测密度. 其他方法测密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 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是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物质在单位体积下的质量。密度也可以引申为一个量与一个范围的比值作为这种情况下的简称例如人口密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即对于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如:所有的铝制品的密度是相同的。不论它的体积多大、质量多少,单位体积的铝的质量是不变的;2)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即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也不同。
1、浮力F=ρ液gV,因为水的密度4℃时为1Kg/cm,g=10m/s,假设救生圈下沉过程中体积不变,则提供的浮力为600N,可以满足漂浮条件,但考虑由于温度不确定,在假设下沉跳水过程中救生圈内温度不变,且无泄漏,PV=常数,由于救生圈内原气压P未知,只知道下水后P增大。
2、里面装的水的重力是 G2=ρ水*g* L^3=1*10^3 * 10 * 0.1^3=10 牛 即容器与水总重力是 G=G1+G2=12牛 而 AO=3* BO,那么在 F=4牛 时,恰好满足 F* AO=G* BO ,说明此时物体刚好不压地面。
3、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答案选D,在由河驶入海过程中,船始终保持漂浮状态,船体所受合力为零,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不变,浮力公式 F=ρ液gV排 g保持不变,海水密度相对于河水,而浮力不变,所以V排就小,船体就会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