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丙烷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烷烃除了燃烧都很难发生氧化反应。环丙烷是一种无色易燃气体,带有石油醚的气味,分子式为C3H6;稍溶于水,溶于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在0.4~0.6兆帕(4~6大气压)下可液化;可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4%~3%。环丙烷性质不稳定,易变为开链化合物。
2、环丙烷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环丙烷是无色易燃气体,有石油醚的气味,相对密度0.720(-79/4℃),标准状况下重879克/升,熔点-126℃。高锰酸钾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氧化物接触,易发生爆炸,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
3、环丙烷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环丙烷虽然具有不饱和度,但不能像烯烃这样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鉴别,能褪色的是丙烯,不能褪色的是环丙烷。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4、甲基环丙烷常温下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在高热或催化条件能开环生成二元酸。
5、它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环丙烷是一种具有三个碳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的环状烷烃,其分子结构呈现出较高的张力。由于环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间存在较强的π键,这使得环丙烷具有一定的还原性。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通常呈紫红色。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以与环丙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以下是关于爆炸极限限度表的详细信息,主要列出了常见物质的爆炸浓度范围及其相关分类和特性。Class IA 液体,如闪点低于 73°F (28°C) 且沸点低于 100°F (38°C),其NFPA 704 燃烧速度为4,例如乙醛,其最小爆炸限度为0%空气体积,最大爆炸限度为50%。
2、最小爆炸限度 (LFL/LEL) %空气体积百分比3 - 3 最大爆炸限度 (UFL/UEL) %空气体积百分比19 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各种可燃气体和燃性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可用专门仪器测定出来,或用经验公式估算。
3、可燃物质与空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5%~74%。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4、-二氟乙烷的爆炸极限浓度为7%至18%,属于NFPA 704的IA类。氰气的爆炸极限浓度为0%至6%,属于NFPA 704的IA类。环氧乙烯的爆炸极限浓度为3%至36%,属于NFPA 704的IA类。甲苯的爆炸极限浓度为2%至1%,属于NFPA 704的IB类。
5、酒精的爆炸下限(LEL):5%;酒精的爆炸上限(UEL):10%。只有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个浓度之间才可能引爆。高于爆炸上限时,空气不足,火焰能燃烧,但不能蔓延不会爆炸;低于爆炸下限时,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所以不爆炸也不着火。
6、爆炸下限公式:(体积)爆炸上限公式:(体积)式中 L下――可燃性混合物爆炸下限;L上――可燃性混合物爆炸上限;n――1mol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所需的氧原子数。
用气相色谱鉴别天然气中是否含有甲烷的方法:气相色谱操作条件,采用C18的毛细管色谱柱,对烃类的吸附能力比较强,分离效果好,用氮气做载气,氢焰作为检测器,常温下操作就可以。可以将天然气中的甲烷、乙烷和丙烷等成分轻易分开。有必要的话,用一个甲烷的标准样品标定一下甲烷的出峰时间。
分析:本题的实质是如何鉴别饱和烃和不饱和烃。饱和烃性质较稳定,通常条件下不易发生反应;不饱和的乙烯,通常条件下就能发生加成和氧化反应。应利用有明显现象的反应,选用溴水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作试剂。解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的为乙烯,不褪色的为甲烷。
可以用乙醇中的硝酸银溶液来鉴别。三卤代烃,次卤代烃一次卤代烃,和甲烷的反应速率不同,不同的卤代烷RI,RBr,RCl,根据析出率和卤化银的颜色,可以识别出不同的卤代烷。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与主醇羟基相连。
甲烷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乙烯、乙炔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点燃时乙炔碳含量高,冒黑烟;另外乙炔能和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
首先鉴别烷烃:烯烃、炔烃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得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烷烃不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因此可以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与之反应鉴别出烷烃。其次,鉴别烯烃和炔烃,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虽然烯烃和炔烃都可以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使得其褪色,但是褪色的快慢程度不同。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乙烷不能使其褪色。(原因:双键和叁键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2,把剩余两种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乙炔能和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