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化学试剂有哪些

甲氨蝶呤(MTX):致癌剂和致畸胎剂。吸入、摄入或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暴露于其中可导致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或肾损害。佩戴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33) 甲醇:有毒,可致失明。吸入、摄入或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确保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挥发气。不要吸入这些气体。

氢氧化钾:剧毒性。吸入、摄入或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溶液为强碱性,操作时务必戴好手套。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剧毒和强碱性。接触时需小心,戴好手套。所有高浓度碱溶液都应类似处理。 聚乙二醇:吸入、摄入或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避免吸入粉末,操作时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剧毒胆碱酯酶抑制剂,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操作时需佩戴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并在通风橱内操作。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8) 苯甲酸具有刺激性,操作时需佩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吸入。

氢氧化钠:溶液有剧毒,强碱性,当心使用,戴好手套。其他所有高浓度碱溶液都应以类似方式操作。聚乙二醇: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避免吸入粉末,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甲醇:有毒,可致失明。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要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挥发气,不要吸入这些气体。

4-碘-2-甲基-1H-咪唑的的上游原料和下游产品有哪些?

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豆粕(饼)、花生饼、血粉、肉粉、酵母、棉籽粕(饼)、菜子粕(饼)等。(2)能量饲料:如玉米、稻谷、大麦、红薯等。(3)粗饲料:如干草、秕壳、砻糠等。(4)青饲料:如青草、野菜、水生饲料、块根、块茎等。

怎样将苯变为甲苯

1、工业方法:(1)、由炼厂抽提,原料是催化重整汽油。(2)、由石化厂抽提,原料是加氢裂解汽油(PY GAS)。另外,甲苯歧化技术也可通过切换开工模式来制取甲苯,相应的生产装置叫TDP装置。这种装置有两种生产模式:(1)、甲苯-纯苯+异构级二甲苯。(2)、纯苯-甲苯+异构级二甲苯。

2、实验室制法:用苯和一氯甲烷在无水三氯化铝的催化下进行反应。注意:所有药品必须无水,所有仪器必须干燥,反应必须在无水状态下进行,否则会造成产率降低.用傅-克反应,苯+一氯甲烷=甲苯(三氯化铝催化)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3、它可以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转化为甲苯。在这个反应中,苯与卤代烃(如一氯甲烷)在催化剂铝氯化合物(AlCl3)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为C6H6+CH3Cl→AlCl3→C6H5CH3+HCl在这个过程中,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甲基(-CH3)取代,生成甲苯。

4、制取甲苯的一种常见方法是使用甲基化试剂(如甲基氯或甲基溴)与苯反应,生成甲苯和氯化氢或溴化氢。反应方程式如下:C6H6 + CH3X C6H5CH3 + HX 其中,X代表甲基化试剂中的卤素原子(如Cl或Br)。此反应是一种亲电取代反应,甲基化试剂中的甲基离子(CH3+)与苯中的质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甲苯。

5、可以通过基信傅-克反应,将苯与一氯甲烷在三氯化铝的催化下转化为甲苯。 进一步地,甲苯与一氯甲烷再次在同一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生成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 上述过程是大学有机化学中的典型反应,体现了芳香族化合物的取代规律。

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习题答案

1、四川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参考书目是:《有机化学》(第二版)恽魁宏编 高教出版社;《有机化学》徐寿昌编 高教出版社 。

2、是的,不过买不到吧,连淘宝都没得卖,其实都差不多的,第二版学好了,第十版都没问题(开玩笑的)。

3、邢其毅教授的《基础有机化学》 内容非常充实,而且从知识体系来说,循序渐进比较适合初学。但是自学 中的全部文章自学起来可能会比较耗时,毕竟篇幅还是比较长的。

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到底是个啥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其分子式为C15H22O5,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青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结构式为: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6~157 ℃ ,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其分子式为C15H22O5,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

年9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青蒿素成果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青蒿素,这种中草药和西医技术和标准结合获得的抗疟疾药物取得了了不起的成果,拯救全球数百万人,得到了全球的认可。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医。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她的团队发现了青蒿素,这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而疟疾是世界上历史悠久非常难解的传染病之一。在青蒿素发现之前,全球每年感染这类疾病的人数正不断攀升,越来越多人受病毒的折磨并因此丧失了性命。

对甲基苯磺酸锂
回顶部